按一丈寬路面四人并行一排,兩丈寬就八人并行,每人大約占兩尺多寬,道路狹窄則二人并行。
好在京畿路寬,直接八人并行。
不過各隊營之間,也都留有間隙,特別是營與營之間,還保持一刻鐘間隔,這讓整個萬人的行軍長徑達到了十里長。
懷玉醫院營有十二隊人馬,還有大量車馬、藥材,隊長三百多米。
每排間隔一米五左右行軍,十里齊整休息,三十里會干糧,六十里宿。
三十里為一舍,兩舍為食宿。
大唐標準行軍速度是步兵一天六十里,軍隊數量越多,行軍越慢。
“其實步兵一個時辰大約能行十八到二十里,騎兵一個時辰能行三十里,但行軍要保持余力,否則遇敵則無戰斗力。而如果兵馬多,行軍速度會降慢,尤其輜重車馬越多,行軍速度越慢,萬人行軍,步兵一個時辰會降到十五里左右,兩萬人以上軍團行軍,步兵速度會降到一個時辰十二里左右。”
盧懷讓好歹也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子弟,對這些門清。
京畿附近,路寬路平好走,可八人并排而行,又沒有什么敵情威脅,可輕裝前進,一天六十里還是比較輕松的,夜宿扎營也不需要太麻煩。
但等到了隴山附近,靠近突厥人,到時不僅路難走,甚至還要有部份士兵披掛武裝警戒行軍,還得早早開始扎較堅固的營房,那時就慢了。
不過盧懷讓還是很有自信的,他指著那些車馬,上面滿滿的全是鎧甲武器糧草,唐軍的裝備絕對遠超突厥人。
如果真要輕裝前行,一晝夜步兵的急行軍也能達到百里,但那樣的話就會非常疲憊,除非是有特殊任務,否則不會有哪個將領這樣行軍。
多半情況下,一天也就行軍六個小時左右,剩下的時間主要就是扎營和中途休息。
很多時候,午后就開始扎營了,要不然時間不夠,營盤不堅則夜晚危險。
懷玉對軍隊了解不多,有限認知都來自于影視劇和,如何行軍如何布陣如何號令指揮,他是一竅不通,馬周在這方面也是個嘴炮完全外行,好在盧懷讓夠專業。
加之他們醫院營屬于后勤這塊的,也沒什么其它任務,倒還好。
懷玉早上還鬧了個笑話,他還叫人給他披甲,準備披掛整齊騎馬行軍,結果盧懷讓笑著讓他別穿,就算是二十幾斤重的索子甲,披著一天也得累夠嗆,更別說幾十斤重的明光甲。
沒有敵情的情況下,他們都會是輕裝前進,鎧甲都是馱在車馬上的,府兵出征每十人備六頭騾驢,主要就是馱他們盔甲和帳篷、干糧的,步兵們真要披著甲背著干糧等行軍,那不得累死。
最后盧懷讓送了懷玉一件馬甲。
犀牛皮制成,雙層加厚,但總共才兩斤重,非常輕便,但卻又很堅硬,在胸口和背心處,還在牛皮中間襯了精鐵片。
雖然僅護住前胸后背,但再加上兩塊用犀牛角片制成的護肩用皮帶系上,再戴一頂犀牛皮帽,倒也把關鍵的幾處要害護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