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緒打小吃百家飯長大的,對這個剁蕎面鋪有著別樣的親切感。
關中的面食種類很多,各有千秋,剁面重點是剁,不過也不算復雜,一般用的剁面刀比較特別,不是普通菜刀。
刀約二尺長,寸寬。
那婦人早就把蕎麥面揉成一個圓團,此時有客人,便把面取出放面案上,然后用搟面杖把面團一部分搟開,接著雙手握刀,開始由前向后剁。
動作嫻熟,十分麻利。
頓時,一根根面條很整齊的排列在面案上。
剁一次,算一刀面,下鍋里煮,一刀面能撈三四大碗。
婦人動作嫻熟,剁的面根根分明,粗細一致。
她家的兩個大點的丫頭,也跟著揉面、搟面、剁面,另一個六七歲丫頭則幫忙燒火。
婦人剁完一刀面下鍋,然后背著孩子過來。
“幾位客官,咱家的剁蕎面若是搭上咱靈州的羊肉臊子,吃起來更是鮮潤滑爽,面香可口呢,可要配上臊子”
懷玉覺得這婦人挺會做生意,沒有一開始就推銷加臊子,而是面已經下鍋了,這才來推銷。
“多少錢一份,羊肉新鮮不,”趙信笑問。
“都是一早才從屠夫那里買的現宰的羊肉,燉煮一早上,香的嘞,不貴,十文錢一份。”
面才賣五文一碗,臊子倒要十文一份。
婦人見趙信沒馬上要,便又加了一句,“大份十文,小份只要五文,大份量很足,小份也不少的。”
“我要先來一份小份的和一份大份的,要是真有你說的量足還新鮮、美味,到時每人一大份。”
婦人見狀,高興的過去準備。
那邊,婦人的兩個大的女兒又開始剁面,刀落面案噔噔噔噔急如雨打芭蕉,面條翻動若銀絲飛舞。
看的出,這兩丫頭,大的不超過十一二,小的可能也就十歲左右,可這剁面功夫已經出師,得到母親真傳了。
第一刀面很快煮好,撈起過涼水,兩丫頭端來。
一人端了兩碗。
“客官慢用。”
丫頭個不高,挺瘦,還有點靦腆。
四碗面條,一碗配上大份羊肉臊子,一碗配了小份,還有兩碗,則配的是素臊子,那是不需要另加錢的,是一些當季蔬菜,切成小塊炒煮綿軟,好像還配了豆腐丁,制成臊子湯,佐以蔥花。
確實很香。
趙信先嘗,連連叫好。
“就是這個味,”
羊肉臊子也挺鮮美,那婦人還挺會經營的,雖然兩小份的與一大份的價錢一樣,但一大份的份量,其實要比兩小份的多點,這樣買大份的可能覺得更劃算。
“就這味,每人兩大碗剁蕎面,再各來一大份羊肉臊子。”
蕎面是北方百姓常種的雜糧,產量不高但比較耐旱,所以在黃土高原,尤其是朔方一帶尤其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