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有多座烏城,僅在朔方就有三座,這是其一。
據說在烏池產鹽興盛的時候,烏城也是十分興盛的,可現在只有空蕩的鹽池和無人的烏城。
“這里處處都有生活的痕跡,是剛撤離沒多久。”
偵騎四處偵察。
在烏城附近,圍繞著白池和鹽路,還有許多堡寨,這里既有漢邊民定居耕種,也有遷移來的黨項羌以及突厥、山胡等胡部游牧、耕種。
這里雖地處荒漠戈壁,可有鹽,便很興盛,鹽易糧馬,灘放牛羊,
從北地郡到大興郡,從西安州到五原郡,從鹽川郡再到鹽州,這里始終離不開鹽,也離不開戰爭。
每年春天,當溫暖的南風吹過萬里,來到毛烏素沙漠的邊緣,吹皺鹽湖春水。
南風至,風起波生,即風凝鹽,玉潔冰鮮,不勞煮潑,成之自然,朝取暮生,取之不竭。
打鹽、馱鹽,靠鹽吃鹽。
豪強攔壩建鹽田,窮人則在堡子外隨便掏個窯窟窿,只要有兩把力氣,便能在這里找到份活路。
他們會成群結隊的馱鹽販賣,販銷靈州、慶州、延州等地,一路上吃飯住店,都只要捧一把鹽就行。
一小捧鹽能換兩個蒸餅。
一馱鹽,能換來一大擔糧食。
或是販鹽去塞外,換牛換馬。
因鹽而生,因鹽而興。
“這狗日的梁師都倒是夠狠,知道打不過我們,直接來了個釜底抽薪,把人全都遷走了。”
進到空蕩的烏城,真是鬼影都沒一個。
梁師都跟大唐玩起焦土戰略,主動放棄鹽州做為緩沖區,把人畜都遷去夏州,烏城還被放了把火,連井都給填了。
蘇烈他們很氣憤,武懷玉倒覺得沒什么。
打仗嘛,不就是無所不用其極。
大唐想用騷擾之法疲梁困梁,人家梁師都能撐到現在也不是傻的,打不過就干脆放棄。
以前還能經常拉突厥人一起,可去年大唐與突厥達成渭水之盟,現在突厥又受災,也暫時顧不上梁師都了。
梁師都自己守不住鹽州,干脆放棄,戰略收縮,沒問題。
“把烏城、白城收拾一下,駐兵屯守。”
“可人都沒了,鹽池都荒廢了,怎么辦”
“這鹽池還在,鹽也在,有鹽就不怕荒廢,梁師都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遷走,出榜安民,招攏百姓恢復打鹽,”
武懷玉不怕沒人。
他們自己就幾千人,何況還帶來了一千多囚犯呢,直接可以在這里曬鹽。
有鹽就可以去慶州、靈州換糧,有糧有城還怕什么。
不費一兵一卒,武懷玉宣告收復鹽池縣。
當天,便駐軍烏城、白城。
鹽州鎮兵,武懷玉授號定邊軍,州兵駐于鹽池縣城,以及還未收復的五原縣城,定邊軍則進駐烏城等堡寨。
恢復烽堡、長城防線,接管諸鹽池,恢復鹽路。
招撫諸蕃胡。
要做的事情挺多,好在這次有備而來,既有兵馬將士,也有州縣官吏等。
蘇烈牛見武他們憋著股勁來,結果一個敵人沒見著,氣的要直接越過長城,把長城內的五原城馬上收復,武懷玉倒不急,一步步來。
敵人退一步,那他們就進一步。
一邊恢復地盤,一邊恢復鹽池生產,恢復鹽馬等貿易。
站在城墻上,感受到古樸蒼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