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旗開得勝
靈州軍隊地方化,地方軍隊集團化,一個藩鎮歷經十年幾乎成形,如今被打散了。
楊恭仁老當益壯,披甲執槊,策馬揚鞭,感覺豪邁不已。
這次的整頓,無異是靈州的重生,之前各種頑疾隱患,如今終于下對了藥。
“靈州塞上邊鎮,需要大軍常駐鎮戍,這統兵、養兵歷史都是個棘手難題,”
邊疆為何容易藩鎮化,說到底還是形勢特殊,將領長期掌兵形成事實的藩鎮軍區,自然慢慢就容易集團化了,內地是兵將分離的府兵制,地方州鎮兵數量少輪換快,監管也嚴,又沒什么戰事。
邊地不同,軍事壓力大,還經常會打仗、防秋等,長期大量軍隊駐扎,甚至有時幾年不得輪換,不少將領長期守邊,兼之也不如中原監管的嚴。
條件也差,于是乎慢慢的搞點虛額、掛籍,甚至冒功等事,虛額自然就是吃空餉,本來有這么多兵,實際沒有,尤其是土團、城傍這塊,都是當地漢蕃民兵,點選了后雖沒有糧餉,但可以免役,征召集訓、協同防守作戰時,也是還有糧草、賞賜等開支的。
有開支費用,自然就容易貪污。
甚至利用邊軍身份的便利,讓一些工商市賈商販掛籍,有個邊軍身份實際從事經商販賣,既能免稅還不怕邊關查處,
還有軍田等,也是可以侵占貪污的,或把軍田便宜租給豪強,甚至直接棄荒,讓豪強開荒白種,又或軍屯收獲以多報少等等。
說到底,當軍隊地方化,集團化,形成藩鎮后,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出來了。
靈州既要防御突厥,又要對付梁師都,必須長期鎮戍大量軍隊。
特殊環境下,自然慢慢形成了特殊利益集團。
要解決這種地方集團,首先還得是朝廷強勢,只要有心,就得有能力可以泰山壓頂的解決。
如今是唐初,靈州雖國初懸于塞外,比較特殊,但現在朝廷日強,要解決這問題也是一句話的事。
當然,方式也要注意一些。
武懷玉的解決方法還是比較溫和,也是較能得各方滿意的。
久鎮的兵輪換回家,可以在家休息幾年不當番了,還能領一大筆錢糧回家,甚至以前參與的走私等,那邊還要給他們一筆錢,加起來一大筆錢,換上奴隸牛馬等帶回老家,足夠讓他們滿意。
本地的兵,主要是給他們分田,加上補一些錢糧。
而原本掛籍的那些市賈商販,清退出去,但也給了點錢糧田地,算是一筆勾銷。
另外,對于新輪換來的內地府兵等,如何保障他們的利益,主要還是幾點,一就是強調當番一年輪換回家,不延期超期服役,其二就是劃給他們軍田牧場,讓他們分出些兵屯種,另部份軍屯田佃租出去,所得的糧食收獲,部份是邊軍口糧,部份軍儲,還有部份則是直接發給邊軍們做為賞賜。
而將領軍官們也是一樣,一般的也是一年期,中上層軍官也不超過三年期,不讓長期在邊。
以后靈武邊軍,不僅州鎮兵要四分屯田六分值守,團結兵城傍兵也劃給他們屯田和牧場,也要屯田放牧。
輪流屯田放牧,所獲并不全繳公,所有州鎮兵、府兵、團結兵、城傍兵都能分到一份,甚至屯田和城守的兵一樣,表現好也都還有賞格,賞賜還不低。
在靈鹽宥三州,依托長城,打造出諸多堡壘和軍屯,這樣以后靈武軍團可以完全自給自足,甚至大家一邊守邊,一邊還能賺口糧、分余糧、得賞賜。
鐵打的屯堡、流水的兵將。
五月下旬,靈武軍團,四軍留守屯田筑堡,三軍出擊朔方。
他們沿著長城向東而行,三路兵馬相距不遠,遙相呼應。
兵出鹽州,進入夏州。
很快就遇到夏州都督府的兵馬,在紅柳河西岸、長城南,如今都是夏州都督府控制區。
段德操不愧是久鎮延州,跟梁師都打了多年交道的邊將,雖然他在延州做都督時,也有許多問題,但打仗這塊從不虛。
他一來夏州,便立馬收復了長城以南和紅柳河以東地區,并迅速在這些地區增筑城堡,完善烽遂,同時也搞起軍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