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交近攻,合弱離強,這一直是裴矩的政策,也一直得朝廷支持。
大唐開國之初,跟突厥也是和過親的,處羅可汗未當大汗前的妻子就是李唐宗室女,只是后來始畢可汗死后,他為繼承汗位,按突厥傳統,收繼了嫂子,也是后母的隋義成公主為可敦。
啟民可汗之孫,也就是如今頡利之侄突利小可汗,之前也是得隋朝和親賜婚,娶隋淮南公主,而去年渭橋之盟,李世民就特意把一位宗室堂妹賜封公主,和親突利。
和親蠻夷這個事情,對于大唐君臣來說,都沒有什么心理壓力,不覺得這有什么問題。
因為從強漢,到強隋,他們都奉行和親政策。
只是隋朝的和親政策跟漢代相比,帶有更積極主動的意思,漢初和親,那都是被人打的有些狼狽,無奈之下和親換和平,以休養生息備戰。
但隋朝的和親是主動的,是他們軍事外交政策的重要一環,通過和親、冊封等手段,拉攏突厥貴族首領們。
比如當年楊堅非常厭惡都藍可汗的可敦,那位本是北周和親突厥的千金公主,后來楊堅改封其為大義公主,可大義公主一直心懷故朝,還暗中與西突厥泥利可汗聯合,有反隋之意,楊堅于是就要殺掉他。
隋朝特意派裴矩暗中聯絡都藍的弟弟突利小可汗染干,說要賜婚公主與他,但前提是要他殺掉大義公主才賜婚,突利便向兄長都藍進讒言殺大義公主。
事后,隋朝一邊兌現承諾賜婚公主給突利,可暗里又派人把突利進讒殺大義只為自己和親隋朝,甚至有取代都藍的野心相告。
都藍于是跟兄弟突利反目成仇,互相征伐,突厥內戰再起,最后兩敗俱傷,
隋朝最后出手扶持被打的成喪家犬的突利,把都藍滅掉成了大汗。
隋朝的和親,相比起什么漢朝,甚至諸如北魏、北周、北齊等的和親,那是絕對很高明的。
只不過武懷玉對和親這事始終有些抵觸。
他覺得和親的公主們很可憐,不管是昭君出塞,還是歷史上文成公主入藏等,這些中原帝國的金枝玉葉,就算大多數并非真正的皇帝之女,可那也是宗室王女,受封公主,嫁到蠻夷之地,風土人情完全不同,甚至有的嫁的是大幾十歲的老頭,更有甚者,
蠻夷們的習俗與中原相差太大,比如收繼婚制,父親死后,妻妾由子、弟繼承。
比如當年楊堅嫁給啟民可汗的第二位公主義成公主,就先后嫁給啟民,還有他的兒子始畢、處羅以及如今的頡利,一人先后嫁給父子四人。
唐朝的和親很多,歷史不僅跟東西突厥和親,甚至吐谷渾、吐蕃,以及庫莫奚、契丹等都先后和親。
和親在懷玉眼里,那就和納貢一樣是可恥的。
大唐開國以來,沒少給突厥納貢,不管名義上是互市還是賞賜還是酬謝,其實很多本質上就是納貢,
就跟去年渭橋之盟時一樣,皇帝為什么現在都對渭橋之盟閉口不提,因為他深以此為恥。
頡利向大唐進貢了一些羊馬,皇帝回賜了一些金帛財物。
但其實李世民心里很明白,他就是剛繼位稱帝,就被頡利打上門,然后強買強賣,納貢交保護費了。
和親、納貢、割地、賠款,還有稱臣,其實都是一樣的國家之恥,天下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