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悶了好一陣,范會長徹底不吱聲了。
還爭個毛
他一不說話,畫風就正常了許多,探討也就真的成了探討。
又過來了一位中年人,何安邦介紹說是頤和園紀念館的聞館長。
他看了看桌上的玉器,又搖了搖頭“即便是現在,我依舊存疑載漪冊封,為何不是經承嗣父奕誌的瑞郡王,而是端”
“金冊和玉冊我見過好幾封,比如南京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和碩智親王的金冊,以及大連現代博物館館藏的七世班禪的金冊,那上面都沒有印,但這上面,卻是雙璽”
像這種極具歷史文化特色的紀念館,雖然主項并非文物類,但肯定了解過相關文獻,懂的肯定要比范會長多的多。
所以李定安很認真的想了想,“這事稍有些復雜,我長話短說大致就是光緒成年后想親政,慈禧卻不放權,二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所以慈禧準備廢了光緒她挑來挑去,挑選最受寵信,最聽話的載漪的長子為大阿哥。
在這個前提下,載漪不斷高升,到1894年,光緒正式親政前昔,慈禧直接冊封他為端郡王。之所以是“端”,而是不“瑞”,原因在于奕誌是嘉慶之孫,已經屬于皇室遠支,如果載漪繼承了他的爵位,到時再立載漪之子為新帝,既不合禮法也不合體統
光緒起初不同意,但慈禧搶先發難,下了懿旨,更是在銀冊上刻了印。光緒一看這懿旨要是頒布出去了,不等于還是老佛爺說了算,他還親政個毛線
因此,光緒只能捏著鼻子答應,讓慈禧收回了懿旨,改下圣旨。同時,又在銀冊上加蓋了帝璽”
眾人聽得半信半疑,聞館長皺著眉頭“慈禧準備廢立光緒,這事我知道,也是這個原因,她不惜與十一國開戰但這雙璽”
但稍一頓,看著肖館長“老肖,你滿清文物研究的多一些,有沒有印象”
我要有印象,還能跟著老范和何安邦、呂本之抬杠
他使勁的搖著頭。
“有的”
呂本之突然說,“滿文實錄中記的很詳細,但到了清實錄、圣訓等漢字史料中,就成了語焉不詳,至多提了一句懿旨有誤,因疏忽而將瑞誤寫做端”
范會長“騰”的站了起來“那你之前怎么不提”
“沒見到實物,我怎么提”呂本之不疾不徐,一本正經,“你是沒見過造假集團能把東西做多逼真”
李定安差點就沒崩住明明不是笑話,他就是想笑。
也由此可知,龍紋大缸,恭慈金寶給呂本之留下的印像太深刻,估計一輩子都忘不了。
“那這三件禮器呢,還有祭拜努爾哈赤的玉斝”
范會長也不裝死了,直言不諱的問,“怎么到了載漪手里”
“因為他去xj之前,這些東西就在他手中戊戌變法失敗后,光緒被囚1900年元旦,載漪的長子溥僎祭告祖廟,再下一步就是逼光緒退位
但馬上就要舉行禪位大典了,各國列強相繼聲明,不同意光緒退位慈禧和載漪一怒之下,與十一國列強同時宣戰
誰料大清敗的太快,八國聯軍攻陷京城,慈禧與眾大臣逃到了西安即便如此,載漪依舊沒有熄滅讓兒子當皇帝的希望,準備讓溥僎在西安登基所以,并不只是這幾件禮器,而是所有繼位大典中用的禮器,都由他帶到了西安,都由他掌管
然后,他就聽到了慈禧準備讓他背鍋的風聲,可能是出于對慈禧的不信任,所以他就逃了,不停的逃先逃到xj,又逃到了安集廷,三年以后,才輾轉到了as”
“不對啊”
范會長轉著腦袋瞅了一圈,指著石器、料器,“當時逃的那么急,那這些東西他是怎么帶過去的”
“并不是當時,而是之后”
李定安稍頓了頓,“慈禧回到京城,與八國聯軍議和期間,順水推舟判了載漪和載瀾流放xj應該是自知理虧,慈禧默許兄弟二人可以遷走家產,所以在載漪的授意下,載瀾幫他搬空了整座王府”
這個也有點太曲折了吧
許多人都是半信半疑,正想著怎么求證,丁院長笑了笑“不錯,清史學的挺扎實,眼光也很不錯,給老吳當研助完全夠了”
意思是,李定安說的都對
那東西呢
更用不著說
肖館長蠕動了一下嘴唇,指了指案子上的東西“如果算經濟價值,這些,大概有多少”
值多少
這倒是個問題。
因為系統壓根就估的不準
李定安還在默默的計算,何安邦冷不丁的說“差不多一個億”
一個億
肖館長一個后仰。
感覺腦子里都還沒反應過來,丁院長又站了起來“只多不少如果放在省市博物館,這幾樣都能當做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
肖館長突然就想到了南京博物館和大連博物館的那兩封金冊可不就是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