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的東西也不少,差不多七八十件,而且五花八門。
不過大都是真品,假的也就兩三成。
這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玩家。
不聽高勝東說,京城的隱形富豪沒一萬也有九千,其中的八千八都愛玩收藏。但那收藏室簡直是慘不忍睹完全就是打眼展覽館,就跟進了潘家園或琉璃廠似的。
你要問這些富豪們花了多少錢
嗯百億不敢說,但每人幾十億是最少的。
說明鄭總的眼力還是極高的
順道品鑒了一下民國著名畫家“四任”和蕭俊賢的幾幅作品,又看了雜器,李定安來了收藏室的另半邊。
這邊全是瓷器,整整四座架子擺的滿滿當當,從漢代的無釉陶罐,到民國時期的五彩瓷,幾乎每個朝代的瓷器都有。
珍品很少,但精品還是有幾件的,最亮眼的兩只晚清時期的粉彩細頸瓶。
上面有“儲秀宮”的款,說明是“慈禧”時期御窯出來的東西,稱一聲“御用之物”也沒問題,每一只都能值個百多萬。
看完御瓶,李定安又走向另一座木架,大致掃視了一圈,看到兩只青花碗時,他眼睛一亮。
色澤很艷,也很亮,代表年代并不久遠,最早也就是清中晚的東西。也沒有土泌色,說明并非從墓里挖出來的。
李定安好奇的是這兩只碗上的花紋造型并非青花瓷常見的渲染技法,也非傳統的“以形寫神”,更沒有什么氣韻、意境
說直白點,這上面的就不是國畫,而是有點像油畫葉就是葉,枝就是枝,細膩逼真,立體感極強。
再仔細看,還真用的是油畫的經典技法幾何分割構圖。展開整只碗的畫面,所有的圖案完全可以囊括進一個圓當中,單獨的區域則是圓中套圓,不停的套,不停的分割
還真就少見
李定安下意識的把碗拿了起來,剛一上手,他又頓了頓。
還是釉上彩
簡而言之,就是先高溫燒一遍,使泥胎定形、成釉,出窯后再在釉胎上做畫、上彩,然后再次入爐,低溫固化顏料。
一般的青花都只燒一遍,所以叫釉下彩,也有入爐兩次的,叫“青花加彩瓷”,一般都是在青花釉上面再加其它顏色。
像這種先燒原釉,再在釉面上加青花的很少見,但也算不上珍貴。
因為從工藝的角度來說,完全多此一舉。
這就更加奇怪了
所以,李定安看的格外認真,也格外的仔細,不但看,還使勁的摸。而越摸,他就越覺得不對勁太硌手了
釉上彩也注重立體感,有的時候為求生動,上色的時候會特意加稠顏料,使圖案凸出釉面,但這擺明不止是“稠”,感覺更像是“堆積”出來的
再仔細感受,感覺和這段時間研究的那批蒙古瓷有點像,都像是浮雕瓷,不過區別也很大蒙古瓷是“刻”,而這只瓷碗感覺像是“堆”。
除此外,這只碗用的是普通的顏料,蒙古瓷用的則是琺瑯彩
嗯,不對普通顏料哪有這么亮
不但亮,照著燈光的時候,上面的花紋還有一種“亮晶晶”的感覺,就像女士常有的那種唇彩,閃閃發光。
有點像珍珠的色澤
嗯,珍珠
好像清代宮廷御瓷當中,確實有一種瓷器用的是珍珠調色。不過據史料記載,早在八國聯軍進京的時候,一把火給燒光了。
不但燒光了東西,連技法也失傳了,所以后世想仿都仿不出來
嘿喲我去
想到這里,他猝然一愣,猛的把碗舉了起來。
沒錯,就是閃閃發光
就是珍珠粉調彩
又撿漏了
沒一絲猶豫,李定安打開了系統,一剎那,被那一長串的零給震的心尖兒發顫。
再一看具體信息,眼中流露出幾絲迷醉和狂熱,更多的則是自豪。
看吧既便沒用系統,哥們這眼力是不是也沒拉胯
再看底下的備注,李定安竟然有些心蕩神搖。
稀世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