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老師愣了好久怪不得吳教授敢讓他上去,接受這么多人的質疑
這學生不但有點東西,東西還相當多
嘆了一口氣,他又問“那年代呢”
“葛老師,既然我們確定了這東西出自邢窯,那基本可以確定,年代大致在隋以后,明以前,對吧”
“那當然”
因為邢窯到隋朝才開始燒白瓷,元朝末期就停燒了。
“那接下來就看器形隋、元時期都沒有這種器形,唐代倒是出土過相似的水壺和花灑,但蓮蓬下都有用來做支撐的瓷柱,而且蓮莖都比較粗,和這種截然不同。就只有宋朝發現過這種器物”
“有出土的實物”葛老師皺著眉頭,壓低了聲音,“張教授,我怎么沒印像”
張教授沒敢吱聲,因為他也沒印像。
“不是實物,而是畫甘肅清水縣發現的宋金時期的墓葬磚雕中刻有一幅童子沐浴圖,上面就有這種花灑
另一幅是宋徽宗時期宮廷畫師蘇漢臣所作的絹本團扇,仕女浴妝圖,畫上也是類似的器物造型如今收藏在寶島故宮博物館”
聽到李定安這樣說,沒人吱聲了,至少學生是不敢吱聲了。
宋金時期的墓葬本就少,課程中講授時也大多是建筑與構造,涉及壁畫與磚雕也是以比較突出的內容為主。所以教材中既便出現過這幅畫,也沒人會關心上面的花灑是什么造型。
至于寶島的故宮博物館,那就更接觸不到了
吳教授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
“好的,吳教授”
“李定安,這是什么”
一個女研究生指著一樣東西,顏色青灰,呈長柱形,直徑五公分左右,約有十來公分長。
茬口很明顯,應該是斷了一截,所以也很好認這東西是用石頭雕出來的。
離的稍有些遠,但大致還是能看到石柱上刻著一個字,估計年分不短,字跡有些模糊,看著像是個“后”字。
同一時間,大屏上出現了實物的同步攝像。再看清單,專家給出的鑒定結論是清代的藥杵。
這就有點敷衍了,也說明這批專家的眼力確實不太行因為古代的藥杵很少有石制的。
也別說虎骨、犀角,以及金石礦物之類的藥材,既便是根莖類,用石杵搗不了幾下,搗碎的石頭渣子絕對比藥粉還多,那這藥還怎么用
所以凡藥杵大都是金屬制,包括商周先秦時期出土的也是銅杵。
要說這支更早,是石器時代的東西,那就更扯淡了上面刻著字呢。
估計也是這個原因,這位女研究生才有些奇怪
思忖間,李定安也走了過來。
這東西的造形稍有點怪,上半截有些細,下半截要粗一些。形狀很勾稱,左右也很對稱,明顯是精心打磨過的。
再仔細看,底部還有線條,看著像是紋路,又像是毛發嗯,毛發
李定安頓了一下這東西怎么越看越不對勁
本能的,他又瞅了瞅那個字這就不是后,倒像是漢隸的“月”字,頂部帶點弧度,右邊又少了豎勾,而且恰好,右邊就是斷茬。
下面好像也有筆畫的痕跡,大致像是一橫。
月加一橫是什么
“且”
我了個去,這是角先生就說怎么看著不對勁嗯,還是漢隸
李定安猛的一愣漢朝的時候,這東西可不是給女性解決生理需求的,而是祭祀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