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和變態抬什么扛
乍一聽,這破綻好大,好明顯。
再仔細一想張大千一生用印一百二十余,同樣內容的鈐印或刻一方,或刻數方,多的有四五十方,基本上是兩年就棄用一批,所以才有“大千鈐印三千余方”的說法。
同樣的,張大千的作品,光是有據可查可以證明是真跡的就有六萬多幅。這還不包括存疑、偽作,以及他本人仿名家但未用印的作品,加起來十萬幅都不止。
所以,誰能說出哪一枚印主要是哪兩年用,又用于哪些作品別開玩笑,更不帶這么扯談的
這也真心不是專業不專業的問題,而是記憶力再好也達不到這種程度
正有網友轉著類似的念頭,公屏上又飄過一句話
雜項鑒寶金義“你是說張大千只刻過一方丙辰印”
這是準備把我往溝里帶,對吧
李定安輕輕一笑“我絕對沒這個意思相反,類似的印他刻過好多方。除過有后綴的丙辰之一、丙辰之二等等,只刻丙辰二字的鈐印,就有六方。
其中五方都刻于1976年,于1978年左右便全部棄用。剩下的一方,則刻于1919年,而非1916年,而且他從來都沒用過。所以,凡是張大千1976年之前的作品,絕不會出現丙辰印。”
沈陽故宮付國川“這話有點絕對了據我所知,篆刻大家陳巨來的安持人物瑣記中就有記載1927年,張大千與他相識,二人交流治印之學,他還品鑒過張大千自刻的鈐印,其中就有一方丙辰印”
“有是有,但不一定會用其實想印證也很簡單為了防偽,張大千的印極有辯識風格,既便是同一種印,既便刻的再多,每一方風格都不同。所以查一下他過往的作品,看有沒有出現過這一枚印就能知道。”
付國川“你開玩笑的吧,知不知道張大千總共有多少作品”
確實有點多,六萬多幅但我又沒讓你全部查
李定安想了想“那我再說一點,各位老師和網友可以分析一下“1947年,張大千的二姨太黃凝素和他離婚后,在時報連載自傳,說的都是和張大千過往,其中就提到這枚印的來歷
1916年,也就是前一個丙辰年,張大千與表姐謝舜華訂婚,兩人是青梅竹馬,更是兩情相悅訂完親,他到日本學染印,并自學繪畫和治印另外提一句,那時的張大千17歲,還不叫張大千,叫張正權。
1919年,他從日本回到滬上,拜晚清海派名家曾熙為師,學習國畫與篆刻,但兩個月后,謝舜華逝世張大千當時痛不欲生,在松江寺出家,法號大千這也是張大千名字的由來
這方丙辰印就是在松江寺出家時刻的,意為悼念。而黃凝素也明確提到這枚印,張大千終其一生都未用過。原因不得而知,可能是怕睹物思人,也有可能是刻的不好。
所謂細微之處見真章,說的便是治印,所以各位老師們再仔細看一下就知道應該是剛剛開始接觸,而且還是自學,所以這一枚刻的確實不怎么好,甚至線條不怎么平,不怎么勻”
“我靠,民國時期的報紙知識點這么生僻的嗎”
“確實有點不好查但費點功夫應該還是能查到的時報雖比不上申報之類的大報,但抗戰時期幾乎都沒停過刊。何況是抗戰勝利后的1947年,留存的資料相對要更多一些”
“確實有,滬上圖書館,不過是照片1947年10月第二版哈哈,黃凝素還自爆,是她先出軌”
“大哥,你管誰先出軌,查印先查印啊”
“哦哦,對有提到,說張大千給她刻過一方印,叫意難平,他給其他的妻妾也刻過,其中的丙辰印則為悼念謝舜華這些印,張大千從來都沒用過”
“我去,有點厲害啊,這都能記住這位是干什么的”
“你剛進來吧不知道沒關系,看他后臺的視頻和鏈接的搜索詞條京大考古系專業的研究生,部級項目,清代蒙古瓷的負責人”
“怪不得果然是有點東西的我還以為他是專門研究張大千的,這么冷的知識都知道”
對啊剛剛還說這個知識點很生僻
漸漸的,網友們回過了味來要知道,這可是一份民國報紙
而且張大千那么有名,相關的軼事記載的那么多,但好像從來沒有提到黃凝素的自傳
但李定安就能記得清清楚楚
所以說,先不說他說的對不對,就憑他知識面涉及之廣,就不得不讓人佩服。
“那這么印呢,是不是像他說的,刻的不好,所以張大千從來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