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五福五代堂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寶哈哈,這兩方印章的來歷更是不簡單
嘉慶二年,乾清宮大火,殃及昭仁殿,天祿琳瑯藏書被燒了近半。太上皇乾隆帝痛心不已,下旨重建乾清宮及天祿琳瑯,建成后,又令臣下凡樓內剩余藏書,前副頁必蓋五福五代堂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寶,后副頁必蓋八徵耄念之寶和太上皇帝之寶。
算了,不說就不說吧,自己也只是隨口一問
小篆方形白文印緝熙殿寶這是理宗朝始見的內府藏書印章。
這是宋代皇室御供,至于有多好技法沒有失傳前,兩宋皇帝全都用的是這種紙。
稍一頓,李定安語氣悠然“其他的都不對”
他死后,就輪到趙構這兩位的作品全都用的是這種墨,以及澄心堂紙。
你看我干嘛,這東西又不是我的
看到這里,他已然不知道怎么評價了等于這本書,自南宋趙構開始,就被宮廷內府收藏,歷經宋、元、明、清四朝,就沒有斷過代。
流傳下來的倒是極多,但絕大多數都在國外,比如美國國立博物館就有一百零八錠,繪的是水滸一百零八將的戲劇臉譜
老葛倒吸了一口氣,已經不知道說什么了。
思忖間,他果斷的打開了系統,瞅了一眼,然后,眼珠子“攸”的往外一突
半真半假
哈哈,這什么狗屁結論
同樣的,宋代好多名家為潘谷的八松煙寫過詩詞,寫最多的就是蘇軾,整整六首。
“好,言歸正傳”
做做對比至少兩億的手抄本,這是什么概念
心里震驚的不要不要的,他下意識的又翻了一頁,想看看具體內容,然后,感覺眼睛就跟瞎了一樣。
這東西要是真的,少看一眼都是損失
這妥妥的宋版手抄本,而且是宋代皇廷內府藏書,再看品相,擺明一直都是精心保存,而非從墓里挖出來的。所以這樣的東西早該名動天下,既便問世,也不該出現在什么展覽會中,而是蘇付彼、佳士德、嘉德、保力之類的大型拍賣會,上拍之前,必然被炒到爆炸的那種。
所以說就挺奇怪為什么不去孤本、善本珍藏最多,鑒定也最為權威的故宮或是國博
這讓人怎么說
李定安“嘖”的一聲,然后嘴一咧,跟剛才葛教授的表情一模一樣別提有多痛苦了。
男人徹底呆住了,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但隨即,臉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紅了起來。
不過殊途同歸,終究還是落到了自己手里。
但南宋周邦彥的手抄本能流傳至今,這就相當讓人不可思議了。
讀的就是“宋元明清”考古,又天天泡在國博,對這些印章李定安不要太熟悉
但是怎么還有但是
所以,看到這里,只憑眼力,李定安至少確定有兩樣是對的紙對,墨也對,宋朝的墨和宋朝的紙,絕對接近一千年的東西。
而且隱約間,這七枚印鑒也有點字體和墨跡表現出來的那種“虛化”的跡像。
再退一步,京城的古籍研究機構一大把,哪個不比展覽會權威
這是什么
或方或圓,或陰或陽,或朱或白,或篆或楷這一頁紙上字有多少不知道,就說印,足足十幾枚,蓋的密密麻麻,幾乎沒有一點縫隙。
一聽“澄心堂”,葛教授眼睛一突,腰彎成了九十度,恨不得一頭栽到書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