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剩下的都不對
在何晴主演的連續劇一代名妓李師師中有一段經典的劇情周邦彥和李師師一場歡好,恰好云消雨歇之時,宋徽宗卻來了。
沒地方逃,周邦彥只能躲在床底下,然后,就聽了整整一夜的床,等宋徽宗走了,他滿含醋意的作了一首詞,也就是后世被人津津樂道的少年游。
結果好死不死的,不知道怎么傳到了宋徽宗的耳朵里,然后他就被皇帝找了個由頭貶了官。
很有戲劇性,也充滿了荒誕不經,但這件事絕不是杜撰,而是明確記載于南宋詩人、詞人,儀真錄事參軍張端義所著的筆記體史貴耳集中。
這本書也是后世史學家公認的考據宋史的重要依據之一。
故事是不是真的不重要,但周邦彥確實很有名,他少年成名,曾作卞都賦,使“卞京紙貴”,更是宋代著名詞人、詩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排名還在李清照之前。
他歷經三帝,官雖然都不是太高,但大都清貴神宗時任太學正,后出京任溧水縣令,任內為政敬簡,受百姓稱頌。
哲宗時回京,再任國子監主薄,后轉秘書省正字,轉任校書郎。
徽宗時,升考工員外郎、再升衛尉少卿、宗正少卿,兼儀禮局檢討,其間提舉主掌音律詩詞的大晟府,后拜秘書監。
要是做一下概括,他這輩子主要做了四件事作詞、教學、作曲、修書。
再看中間的線,肯定是蠶絲編制無疑,已經發黃發灰,是不是近千年之前的東西不知道,但同樣夠舊。
其他的都不對意思就是這書有問題
“墨也對”
李定安又指了指天祿琳瑯,以及乾隆的兩枚印章,“包括后副頁的八徵耄念之寶和太上皇帝之寶也對”
如果和剩下的幾方清代印鑒做對比,就能看出那么一點差別清代的印鑒顏色比較深,印跡比較清晰,但之前的,好像稍有點淺,顏色稍有點淡。
聽到墨對,女人依舊無動于衷,男人卻更輕松了懶洋洋的往后一靠,渾身上下都透著得意“還有呢”
不是說不可能,流傳下來的宋朝的手抄本也不是沒有,各大拍賣會中時不時就能見到。
應該是想說“怎么盡東扯西扯”,但話還沒說完,旁邊傳來“哼”的一聲,像是被攥住了脖子,男人的聲音戛然而止。
字跡很工整,結構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莊嚴雄渾標準的顏體楷書,也符合宋代官方手抄文書的書寫要求。
“嘿,可以啊”
蘇軾、歐陽修、蔡襄、梅堯臣等名家甚至專為這紙寫過詩,明代畫家、書法家董其昌偶得一方澄心堂紙,直呼“此紙不敢書”。
李定安直接翻到最后,果不其然,副頁上的那兩枚大印不要太刺眼。
看來十之八九沒什么問題,換種說法還真就被自己發現了一件價值好幾億的重寶
想到這里,老葛的心跳都快了好幾拍
周邦彥又不是什么冷門人物,清真居士的名氣還是相當有知名度的。好,拋開這個不提,秘書省管下校書郎朱記總有人認識吧
男人一聲驚呼,眼睛都瞪大了一圈,“有點東西”
李定安幾乎拿出了十二分的本事,恨不得把眼睛釘到書上。
“不是,你看東西就看東西,怎么盡”
唯一覺得有點問題的,好像就是印印章的內容倒是對,相同的印鑒李定安在國博都見過,憑記憶,暫時還看不出其中是不是有仿刻的。
而且絕不止一位皇帝看過,因為光是天子印璽,就足足有三位南宋端宗、朱元璋、乾隆。
又過了一陣,李定安突然就直起了腰,然后,兩只眼睛直勾勾的盯著他,臉上的表情還極怪,感覺像是被嚇住了一樣。
不過這東西沒辦法苛求,哪怕證明線是一百多年之前的也不能說這本書是假的歷朝歷代,內廷機構都會對善本進行修繕,換線重訂不過是基本操作之一。
李定安稍一頓,又指了指書“再冒昧的問一下你們之前肯定去過其它地方鑒定過,能不能說一下結論以及,為什么又來了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