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徽音收起手機“那等等他們”
“不用”
李定安搖搖頭,又笑了一下,“跟我來”
于徽音總覺得他笑的不懷好意。
思忖間,她跟了過去,大概走了七八步,李定安就停了下來。
抬頭一瞅,頭頂掛著一塊橫匾文房四寶。
再看展柜種類很齊全,遠不止筆、墨、紙、硯這四種,還有筆山、筆架、筆洗、筆筒、鎮紙、印泥、眼鏡、印章等等之類的古玩,甚至有好幾樣于徽音都叫不上名字。
銷售員依舊熱情,遠遠的就打著招呼“李老師來了”
“就隨便看看。”
這位之前在會場內巡檢,就負責鑒寶區那一塊,所以天天都能和李定安打好幾回交道。前天有銷售員受傷請假,他才被臨時拉了壯丁,所以和李定安比較熟。。
看了看于徽音,猜到兩人關系很親密,他沒多嘴,又往后瞅了一眼“那幾位是”
“不認識”
李定安回了一句,又問,“銷量怎么樣”
“還行,但賣的要比買的多,所以東西一天比一天多。”
這才正常,不然能是古玩行業
“有沒有銷售任務”
“當然,還挺重”
明白了,看我的
李定安點點頭,隨意的瞅了瞅展柜。
東西不少,也挺雜,但凡書房古玩,都能在這里看到,其中不乏稀奇點的物件。品相都挺不錯,至少沒看到一眼就能看出有問題的物件。
所以說,今年的文博會質量挺高先后要經過兩次鑒定,東西才能進入會場,真假還是有保障的。
再看價格,反正都不低,不過也正常都敢售后三包了,價格自然不可能便宜,不然賣家絕不答應。
大致掃了一圈,李定安就有了計較,指了指其中一件“拿出來看一看”
銷售員眼睛一亮好東西
不過只是好奇了一下,他沒問,直接取出了李定安指的那一件。
于徽音仔細的看了看一支竹筒,約摸有胳膊粗細,長有三十公分左右。
顏色呈暗青,上面刻著一匹馬,馬背上還背著東西筆畫雖簡,卻很是雄健。
竹桶兩頭還有圓孔,應該是系繩用的。
“這是詩筒”
不錯,班沒白上。
于徽音讀的是影視戲劇文學,專業和古玩就不搭干,這件東西還很小眾,一般的藏友真就認不出來。看來這段時間她沒少下功夫
“就是詩筒,又叫書筒,唐朝時發明的,專門用來放詩箋,李白的詩里就有桃竹書筒綺繡文,良工巧妙稱絕群后來則用來放書和重要文件,以及用來送信。
這一件就是最后一種,所又叫信筒、郵筒。你再看上面的這匹馬宋、金、元、明四朝均有驛,又分水驛與馬驛,所以這是一只官符馬驛的郵筒。再看馬右邊這枚火印中的四個字接官亭鋪
所謂鋪,又是馬驛當中的一種,也是最急的一種宋時叫急腳遞,金、元延襲,明時朱元璋改制,分水馬驛、驛運所,及急遞鋪,這便是鋪的由來再看接官亭,這也是明朝時才有的地名,屬遼陽東驛路的金斗驛,而且是第一鋪,鋪外就是關外異族所以,這是專門用來傳遞緊急軍情的郵筒”
“八百里加急”
“對,就古裝劇中經常見到的那種你再看,左邊是不是還有鎮遼兩個字說明出自鎮遼總督衙門,但明初及明中只有遼東總兵,直到努爾哈赤起兵反明才加設鎮遼總督,要高于遼東總兵所以這支郵筒,十有八九與洪承疇或袁崇煥有關”
我去銷售員聽的都有點懵。
這件東西是文博會正式開展前就送進來的,專家鑒定過,和李定安剛說的前半部分差不多郵筒,屬鎮遼總兵衙門,專送類似八百里加急之類的緊急軍情的。
但沒說過具體是什么時候的物件,更沒提過,和洪承疇、袁崇煥有什么關系
而這兩位是什么人,懂點歷史的都知道
正暗暗驚詫,后面有一位突然擠了過來,指著李定安手里的竹筒“這東西我要了”
不是你這是鬧哪樣
銷售員頓時急了“這位老板,總得有個先來后到吧”
“他光是看,又沒說要不要”
這位看了看李定安,又指了指竹筒“難道不是我第一個說要買”
還能這樣的
后面的幾位頓時傻眼,更是后悔的想給自己一耳光光知道看,扎著耳朵聽,怎么就沒搶先舉一下手
洪承疇、袁崇煥這樣的東西,才值三萬六
后面加個零怎么樣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