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物件比較小,看的不是太真切,這幾位下意識就湊近了一些。
看模樣,像是一只紅銅小壺,就是形狀有些奇怪
說它像壺,是因為有提梁,還有蓋,蓋上也有鈕。說它怪,一是沒有壺嘴,更沒有出水的孔,但提梁一頭又有個小環。
二是壺底下有個座四條腿,大約小拇指粗細,十公分左右高,腿上面還有個帶外沿的圈,壺就座落在圓圈之中。
三是小,不算底座,壺身只有棒球那么大。
做工倒是很精致上面雕著一叢花,枝葉繁茂,郁郁蔥蔥,很是傳神。下面還刻著十六個小字,像是一首詩登科之歲,于今三倍,一事無成,七十從軍。
再往下還有字,只有四個,但更小金馬老翁。
于徽音看了看,委實認不出這是什么東西。又琢磨了一下前十六個字像是生平,后面的金馬老翁,更像是名號。
但印象中,不記得誰叫這個名字
算了,不費腦筋了。
她用胳膊碰了碰李定安,聲音很小“這是什么”
“哦是蠟斗,也叫漆爐用來融煉密封信封的石臘或火漆看這底座,其實是個爐圈,可以架在油燈上,也可以在底下點一截蠟燭看這個環,上面應該還有一根蠟簽一頭是鉤,用來提壺梁和壺蓋,一頭是鏟,用來涂抹融開的臘或漆,不知道怎么丟了”
原來這樣
于徽音點點頭,又小聲問“很值錢”
“售價一百一十萬”
“這么貴”
“這可不是銅,而是純金,不過年代過于久遠,包漿太厚,所以看著像是銅。”
李定安笑著,把東西遞了過去,于徽音剛剛接住,手就往下一沉好重至少有兩斤。
再細一瞅,底座的四條腿竟然是實心,估計壺壁也很厚。
看看標簽,確實標有價格,又寫了物品是金壺。另外有一張實驗室的檢測證書,年代為明中期,但并沒有寫來歷。
只算黃金價值,也才五十萬,如果只是明朝的東西,感覺還是有點高。
轉念再想金壺噯,卻只是用來燒封信口的臘
能用的起的,既便不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也肯定是貴胄之后可能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賣家才賣這么貴。
“那買不買”
“當然”
李定安笑了笑,把東西放在柜臺上“包了”
后面的幾位又傻眼了之前還講的那么清楚,這次就說了一下用途,提了一下材質,就說買了
你倒是說一說來歷啊
要說像之前那位橫插一刀這可不是三萬六,而是一百多萬
雖說經過兩次鑒定才進來的,而且還有檢測證書,肯定是真品。但減掉黃金,也還差六十萬,僅僅斷代為明朝壓根就值不了這么多。
所以,要么就是這東西有來歷,要么就是這位在挖坑,哄著自己上當。
當然,三天之內可以退換,但手續麻煩是一方面,關鍵是后面就不讓進了,而且傳出去也丟人不是
轉著念頭,有人朝著李定安笑了笑“李專家,要不你先講講”
我腦子有坑
李定安手一指“要不你來付錢”
這位立馬不吱聲了也對,人家又不傻。
幾人猶豫間,李定安就付了款,銷售員的動作同樣很快,三分鐘內就辦完了所有的手續。
幾個人又湊近了一點,一臉的求知若渴。
李定安呲牙一笑“我要說,這是明朝楊慎用過的,你們肯定不信”
“我靠”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