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八大山人的題章
八大山人原名朱統,牛石慧原名朱統崟,二人是親兄弟,也是清早期的著名畫家。
前者自不用說,光是拍賣單價上億的作品就有三幅,億以下的兩三百幅。傳世的作品不但多,還貴,成交總額超兩百億,居字畫類名家前三。
牛石慧差一點,字畫平均價格在一百萬左右,而無論是國博還是故宮,都收藏有兩人的真跡,李定安還研究過。
除此外,二人還是寧王朱權的九世孫,雖然王爵只傳到第四代就被廢了,但畢竟是大明宗室,家產頗豐,而且父祖都是當時“名噪江右”的名士,兩兄弟的日子應該過的很滋潤。
可惜生不逢時,生于亂世。順治六年,正黃旗旗主譚泰攻破南昌,狂屠二十萬,兄弟二人躲入深山,改名換姓,雙雙出家。
兩人都是先當和尚后入道,朱統改名為“雪個”、“個山”,又自號“個山驢”,“道朗”、“八大山人”等。
朱統崟則改為牛石慧,號行庵,當和尚時的佛號為法慧,當道士后又自號道明、明月、望云子。
不論怎么改,兩人的名字中都藏著點玄機,朗和明這兩個字自不用說,就說“個”和“牛”,“八”和“牛”,合到一塊剛好就是“朱”字。
包括牛石慧這個名字也有講究,朱統崟一般不會用,但凡用,寫出來必然是草書,連在一起就是“生不拜君”,意思是有生之年絕不拜清朝皇帝。
而且寫的非常潦草,十個人見了有九個都認不出來,普通玩收藏的既便碰到這方印,也只會當成普通的老物件,而不會聯想到八大山人的弟弟。
包括兩人的生平,李定安也只是大致了解過一些,知道兄弟二人一直生活在南昌和周邊幾縣,但具體是哪,真不知道。
如果不是看到神龕里的靈牌和典籍,從而聯想到了朱權,他不一定能聯想到牛石慧和生不拜君。
所以能碰到這東西,完全是運氣。
此時再看,脈絡一下就清晰了許多牛石慧是寧王朱權九世孫,老道也說這枚印是第九代祖師的閑章,而且還說祖師是“道巫雙修”。
再加上之前付妍從他這里請的那幾件東西,答案呼之欲出他這一脈的開派祖師,就是朱權
就說一家小小的道觀,哪來的龍虎山張天師的師刀和五雷都司令
那剩下的東西呢
一瞬間,李定安的眼眼里泛起了光。
不求多,也不奢望其中有八大山人的作品或遺物,只求能碰到幾件寧王爵位沒被罷黜之前,王爺世子用過的東西就行。
國寶不敢說,但妥妥的館藏級文物。
不過不能急,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慢慢來
“這兩方印包了哦不,請了”
“啊”
都說了是閑章,不是法器。你一高人,要這東西有什么用
松馳的眼皮上下顫動,老道士愣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
管他那么多,給錢就行
手一揮,馬尾青年心領神會,連忙走過來把連章裝進了盒子。
同時,跟在后面的三個人就明白了李定安碰到好東西了。
沒人吱聲,也沒敢對眼神,都盡量板著面孔,老老實實的跟在后面。
看了一會兒,李定安又指了一件“這件天蓬尺也請了”
雷明真探著頭看了看看材質像是桃木,說是尺,上面卻沒有刻度,反而刻了好多符和日月星辰,而且還是四棱形。
天蓬尺,豬八戒用過的
當然不可能,雷明真只是暗暗的樂呵了一下。
繼續往前走,李定安又指了兩樣,一串云母念珠,一件黃銅的水盂。和之件的那件一樣,刻滿了符文,雷明真一個都不認識。
這幾樣都還行,不說文物價值,既便站在宗教信仰的角度上,也絕對屬于“寶器”之類的物件。
當然,古董肯定有,只需要費點功夫。但所謂過猶不及,況且這老道士絕不是省油的燈,挑的東西太多,他肯會被懷疑你是來請法器的,還是來進貨的
淺嘗輒止,李定安停下腳步,想了想,又輕輕的吐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