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生不拜君朱道明
李定安來來回回的掃視,眼睛異常的靈動。
就挺古怪靈位也罷,符牌也罷,竟然都是新中摻舊
大部分都是新的,也就幾年到十來年光景,而且十之八九都是機刻。小部分比較舊,具體年代暫時不知道,但蟲嗑鼠咬的痕跡很明顯,修補后又重新上過漆。
其中有幾塊絕對是經年擺放在廟宇中,受盡了煙氣薰燎上面的煙漬都快結成了垢,薰不到兩三百年到不了這個成色。
等于在上面形成了一層保護膜,這樣的反倒保存的很好,再看名諱靖虛真人張逍遙、平陽真人徐守城、青霞子譚太智
都沒什么印象。
他轉了轉眼珠“請問道長仙門是哪一派”
“當然是天師道”
“請教祖師名諱”
“沖虛真人”
還是沒印象。
“何時立派”
“明成祖時”
成祖就是朱棣,距今大約六百年,和老道士說的“傳了二十六代”也能對得上。
如果他沒說謊,留下來的老物件應該很多
思忖間,老道士又微微一笑“所以這其中許多符令已受過五百多年的香火,愿力精純,善信可以再請一塊”
到這里是來淘古董的,要那么多符牌做什么,又不是名人刻的
“有一塊就夠了”李定安搖搖頭,“看看其它的吧”
老道士不置可否,領著幾人往里走。
穿過道壇,又是一番光景很大的一座法堂,和之前見過的巫觀大同小異,不過這里擺的是道家做法事和開醮齋的道具和法器。
大到法臺,小至符紙,鑼、鼓、鈸、镲,刀、劍、鞭、拂塵、道家典籍等等等等,樣樣不缺。
不夸張,邁過門檻的一剎那,李定安還以為進了道教博物館。
知道這年輕人極有主見,不太好糊弄,老道士沒再多嘴,做了個請的手勢。
李定安左右看了一圈,眼睛一亮,走向了最里面的貢臺。
神龕里面擺著一樽木刻的道士雕像,頭梳混元髻,頂插卯西簪,手持朝笏板,身穿天仙洞衣。
看材質,絕對是上好的紫檀木,擦拭的很干凈,但顏色趨于深紫,仔細再看,煙漬都滲到了木像里,黑的發亮。
換種說法絕對比外面的那三塊靈牌的年頭還要久。
刻工也極好,栩栩如生,從服冠來推斷,這位的品銜很高,至少正二品以上。穿的還是大洞仙衣,說明要么是張天師的子侄兄弟,要么是真傳子弟。
身前立著靈位,就只有四個字沖虛真人
怪不得擺這么高,原來是開派祖師
同樣是紫檀木,顏色同樣夠深,但李定安總覺得有點不協調,感覺上面這一層油光不像是薰出來的,而是染上去的
再看字跡架構過于規整,更接近于印刷體,筆畫過于圓潤,不見一絲刻刀痕哈哈,又是機刻品
明白了,靈牌是后配的
繼續往下看,靈牌之下擺著四本書,還是線裝版的刻本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凈明奧論、鬼耨鬼農。
看來這就是老道士所說的“整整傳了二十六代”的傳承
“這些都是天師道的經文”
“前兩本是,元始通義是龍虎山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撰寫,太清玉冊是大明第一代寧王朱權所著。但后面兩本不是凈明奧論是凈明道的主要經籍,成書更早,大概在宋末元初時期。”
“這兩家不是一回事”
“當然,雖然同屬正一派,都遵從道由心悟,不拘出家在家,但教義思想和主旨迥然不同。”
雷明真又指了指最后一本“這個呢”
“我想想”
李定安仰著頭,仔細的回憶了一下“這是苗語音譯,指的是始祖蚩尤,又稱巴狄熊,所以這一本應該是苗巫的巫術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