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材料當然沒多少錢,但都要是康熙時期的古董呢
學生們想的是古董,張普生和高勝東則想的更多龍形紋樣還好說,但無論明與清,一般人哪敢用金絲楠
張天師也不行,他既便敢用,也沒人敢給他造
下意識的,兩人對視一眼,心中了然八成是從哪拆回來的。
轉著念頭,幾人跟著進了門,地方倒是不大,一分為二,前堂后閣加起來將將兩百平,但東西忒多。
神位、符牌、香爐、供燈、靈幡、寶蓋,以及罐、盂、盆、盞,或銅或鐵或瓷或木,墻上、祭臺、供桌、木架擺的密密麻麻。
東西有新有舊,有沒有古董不知道,但既便林思齊,也能看出好多都是舊東西。
就比如吊在梁下的符牌,有許多至少熏了百年以上。
眾人左顧右盼,大致瞅了瞅,張廣昌盯著一件香爐,眼睛一亮。
很不起眼無耳無蓋,無銘無紋,像只光溜溜的盆。還挺臟內壁沾滿了細砂和香灰,灰白夾雜。外面裹著厚厚的煙垢和油漬,還賊黑,煤是什么色這東西就是什么色。
張廣昌把香爐抱了起來,敲了兩下“銅的”
一聽銅的,項志清和陳叔才也圍了過來,還有何安邦和呂本之。
瞅了幾眼,張廣昌“呵呵”一笑“看,像不像吳邦佐的太平爐”
馬獻明雙眼直放光“宣德爐”
其他人的心臟也跟著一跳。
但張廣昌搖了搖頭“不是暹邏國風磨銅,就國內普通的黃銅,形制也不像”
他翻了過來“沒有款,不過邊上有字回文哈哈”
幾位同學還在想伊斯蘭教也有香爐
張廣昌卻揚揚手,“李定安,考考伱,這是什么”
雷明真主科學的就是阿拉伯文,他沒少幫著做作業,所以真難不住李定安。而且和舒靜好忙了一晚上,至少知道堂里的東西已全部做了分類,件件都清楚。
“沙吉熬蘭”
“哈哈,真知道”
“明清考古學的基本知識”
明清考古學
譚宏武一拍額頭“大明正德皇帝的回文名。”
沈英秀和閆宗江恍然大悟,唯有林思齊一臉迷芒“啊他還信回教”
何止是回教
但凡宗教,就沒他不信的,道、佛、喇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也就當時基督教沒傳到中國,不然他也信。
但凡語言,就沒他不會的藏語、蒙古語、伊斯蘭語,乃至印度語和梵文,史載藏、蒙、回、梵,無所不通。
他還自己給自己敕封,并且都起了名伊期蘭教名叫沙吉熬蘭,意為少年王,佛教名為大慶法王豐盛佛,和如來比肩。藏傳佛教名為噶瑪巴,意為尊者,蒙語名是忽必烈,這個更好理解。
他還讓禮部給他造金冊、鑄金印、封誥命,造行宮。比如他叫忽必烈的那段時間,不住皇宮住帳篷,不穿皇袍穿皮裘,不讓后妃宮女叫他皇上,叫韃子就挺荒唐
這些都記載于萬歷野獲編,雖然不是正史,但涉及明朝歷史和考古的都應該了解,由此可知,這位林學姐著實不怎么愛學習,怪不得好幾年畢不了業。
想想他爹,再看看七八分像的臉,應該是親生的吧
馬獻明嘆了口氣“這是宮廷內造的正德爐”
“差不多,應該是朱宸濠沒造反前正德皇帝賜給他的,能和御用之器沾點邊,但要和宣德爐比,肯定差了好大一截況且又燒成了這樣,至多算殘器。”
好家伙,還能這樣比
史載宣德爐就造了三千件,好多都在崇禎時煉成了銅錢,留下來的才幾件
每一件都以億計。
正德爐肯定值不了那么多,但幾百萬輕輕松松,何況這還是正兒八經的祭器。
“就是,怎么就燒成了這樣太糟蹋東西了”
“不糟蹋成這樣也輪不到李師弟”
“這倒是,那現在能值多少錢”
“既便是殘器,也是皇帝御賜,幾十萬應該有吧”
幾個同學議論紛紛,其他人也不在意,頂多笑笑,張普生和高勝東的臉色卻有些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