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還在笑話林思齊,你們也沒好到哪里李定安說什么你們就信什么
這是祭器、祭器至少從康熙年間擺到了如今,至少祭了三百年。
再看看祭的是誰
大明朱氏列祖列宗
不夸張,就是從正德皇帝墓里挖出來一件完整如新的,都沒這一件的意義深遠。
張普生嘆了口氣,岔開了話題“這一類的東西還有沒有”
“有”李定安指著祭壇四周的幾件,“上面有铏、尊、篚、俎、籩,地下室有登、簠、簋、豆、琖”
他邊說,馬獻明邊掰著指頭數“祈谷、太歲、朝日、夕月好家伙,祭天二十二器”
“沒那么多,只有十件,而且有八件是后人私自營造,又怕逾制,所以造的似是而非就只有尊和籩算是朱氏宗廟禮器,應該是哪一代寧王傳下來的。”
一群人都不知道說什么好了你還想怎么樣
這不是普通的古董,而是親王代天子祭天的禮器。
“這是铏”
陳叔材看了看放香爐的鐵凳子,又指指左右的兩只放黃紙的鐵箱,“這是铏和俎,尊和籩呢”
“尊在這”
李定安拍了拍供桌一旁功德瓶,“籩在院子里,就你們剛剛坐的地方,有一個小茶幾,幾面底下就是”
馬獻明忙跑過去,撕掉了包在外面的紅紙,露出一件靚藍色的瓷瓶。
保存的不怎么好,釉面有些發烏,口內的白釉已近發黑,里面還有幾張毛票。
再看品相和成色,十有八九是大明官窯藍釉無耳尊。
“這是祭藍外面那只呢”
“祭紅”
“唰”一下,幾個同學嚇出了冷汗他們四個人剛才吃冰棍的時候,就圍在那個小茶幾四面,茶杯和冰棍也放在上面。當時還想,這玩意怎么這么臟,也不說是擦一擦
那會誰要是腳一伸,上千萬就沒了
馬獻明愣了愣,嗖的就跑了出去,順手一擦,一抹耀眼的紅釉映入眼中。
再仔細看,釉面倒是挺亮,但口上磕了一個拇指大的豁口,底足上破了近一乍長的一道,用一塊磚頭墊著。
霎時,他眼珠都紅了“李定安,你第一天玩古董嗎”
“你別看我這又不是我干的”
“那你就這樣放著”
李定安攤著雙手“我昨天下午才買的院子,想整理也得有時間”
馬獻明噎了一下再是沒時間,也不能眼睜睜看著宗廟禮器當茶幾墩兒吧
可見李定安弄了多少好東西
何安邦左右瞅了瞅“其它的呢”
“其它的都不是祭器,沒什么太大的意義”
你閑扯什么,誰問你是不是祭器了
我問的是八大山人和唐伯虎的畫,大明四十八兩銀錠,以及一百兩金錠
他轉了轉眼珠“張教授,高老師,你們先幫忙整理,我們到其它屋里看一看”
張普生猛點頭“好”
他算是知道了,吳教授為什么那么重視
天子立七廟,諸候立五廟,大夫立三廟但看這里,從朱元璋到崇禎,整整十六代
由此可知,剩下的那十二件祭器不是沒造,而是遺失,這里稱一聲朱氏宗廟一點都不過分。
而既便從康熙時期算,也已傳承了三百年,除了故宮,再找不出第二座。
建的確實有點不倫不類,就像個大雜燴,但不用懷疑,其中好多構建,包括那四道雕梁,全是從明代郡王以上的府衹中拆回來的。
所以,光是這一間祠堂就夠瓷器系研究一兩年,何況還有史載到康熙就已斷了法統的凈明道,以及旁邊的那間巫殿,同樣夠宗教系研究個一兩年。
宋元學院滿共三個系,等于兩個系的學生和教授,已不用再為今年和明年的研究課題發愁。
轉著念頭,張普生用力的吐了一口氣“同學們,干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