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再一看小白臉成了真專家
呂本之和程永權則是夸,說自從李定安到了國博和故宮,館員們的收入漲了好大的一截。
說著話,李定安拿起放大鏡,將所有的瓷片看了一遍,又拿起了一塊碎瓷片摸了摸,還摳了摳斷茬。
崔立是這一期的外景嘉賓,拍攝時,所有鏡頭中,除了古玩,剩下的全拍的是他,不是主角勝似主角。
再往下還有,“國家級社科重點專項”、“國家級社科基金專項”、“國家級軟科學基金專項”。
灌的耳風多了,難免好奇,寧晶就順手查了查然后,她都不知道怎么評價了。
“壓根不是一回事我是說寧導和蘇編怎么跟在他后面”
比如看他形象這么好,穿著又這么普通,就以為條件不好,當成了鳳凰男,更或是小白臉。
又有人翻開了電話本。
穆振卻嗤之以鼻吳院長你數數,李定安去了你們學校,上了幾天課
一群人面面相覷。
包括吳湘,一年立項的課題夠多,但大部分都是校內項目。
這是實話。
偏偏哪一方面都比不過
還有起草薄胎瓷方案時,兩人天天都在一塊,故宮加國博的人全知道,兩人在談對象。
崔立笑著,但神情淡了許多,“至于李老師研究的是什么,網上就有,自己去查”
“您太謙虛”
“看過,但我是門外漢,就看出是清朝中晚時期的琺瑯瓷”
說著,他就收起了工具,然后背著包出了會議室。
一提李定安,穆振就豎大拇指,說任教二十多年,見過的刺頭學生數不勝數,但像李定安這種讓學校領導都撓頭、又拿他沒辦法,頭疼之余還有點欣賞的學生,真就沒幾個。
有人若有深意的笑了起來。
看到李定安,寧晶雙眼微亮,笑吟吟的伸出了手“李老師,久仰”
乾隆之后,又根據“瓷胎畫琺瑯”和“五彩瓷”的技術,研究出了“琺瑯粉彩”,單純的琺瑯瓷就很少燒制了。
所以想不通,這聲“李老師”,是從哪論的
再看姿態禮讓、拿放大鏡、拿手電,再往旁邊一站像極了平時跟在他身邊打下手的助理
再看茬口,很利也很新,沒有一點兒拼接復圓的痕跡,百分百剛剛打碎的。
“快看,像不像中午來接于大小姐的那位”
“是沒敢認他跑這干嘛來了”
崔立很是驚訝不熟悉李定安的人,肯定不會知道的這么清楚。
這群實習生,特別這群女生,平時怎么樣,劇組的人全看在眼里年輕氣盛,眼高于頂。
沒人敢說話,只能仰著脖子轉著眼珠,往講臺上打量。
一提于徽音,就不太好推了,李定安索性答應。
隨即,他脖子往前一伸“李老師”
明白了,專門請來鑒定的。
若論工藝,乾隆時期最為完善,當時內務府研究出了國產的琺瑯料,基本再不用從歐州進口。但要論精美,流程之嚴格,依舊是雍正琺瑯瓷為最,拳頭大那么一只碗,動不動就上千萬。
“哦對故宮離國博那么近,程教授肯定知道”
崔立點點頭,遞上了強光手電和放大鏡。
“對,出了這么大的事故,肯定要總結學習,以免重蹈覆轍,不過不影響”
寧晶做了個手勢,助理打開了門。
會議室不大,大概三十多號人。屏幕上播放著圖片,面前的桌子上還擺著碎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