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盤還能干什么,當然是測風水。
況且也沒人讓你說這玩意是干嘛用的
“其它的呢”
“材質是金銀銅合金,大概比率為127,強度很高工藝以鏤刻為主,并結合壓印淺凸花、錘雕高凸花的工藝,這三種技法都創始自宋代,成熟于明清。
但明清時期冶金工藝更為先進說簡單點,氣泡不會太多,回火錘鍛的工序要比這件少,再結合八思巴文,這東西八成出自元代內廷機構精確點大都留守司御用器物局,旋局”
左朋怔了怔御用之器
你剛不是還說不好推斷這東西的具體用途
結果一轉眼,就斷出了工藝種類、出品機構,以及大致年代。
而且不是一般的快,前后也就十分鐘,在文物鑒定領域,跟瞄了一眼沒什么區別。
語氣卻這么肯定
左朋想了想,“大都留守司我知道,器物局我也知道,但旋局怎么沒印象”
稍一頓,他又看了看旁邊的同事“你們有印象沒有”
幾位同事都搖頭,表示不知道。
“元英宗繼位后才建立的,專制精巧金寶器物,存在感不強,而且存在時間也短,前后不到十年,所以元史中沒有記載但至少可以肯定,確實是大元內廷出品。”
“具體年代呢”
“元泰定帝時期”
其他人還在回憶元泰帝是誰,左朋卻瞪圓了眼睛“從登基到病逝,泰定帝就活了四年意思就是,這件東西的出產區間只有四年”
“對因為忽必烈篤信藏傳佛教,所以創造八思巴文時引用了大量的梵文泰定帝也信密教,但他長于漠北,文化水平不高,基本沒接觸過梵文,所以登基后,就廢除了八思巴文中部分梵文字母,以傳統的蒙古文字母代替”
“而泰定帝病逝后,蒙元發生了兩都之戰,之后元文宗即位,因蒙元內部分裂,朝廷捉襟見肘,元文宗廢除了專制金寶精巧器物的旋局”
李定安指著羅盤“看這上面,標注二十四方位的好幾處,用的都是回鶻式蒙文傳統蒙文,基本能確實這件東西出于泰定帝登基之后但四年后旋局被廢除,以之后的工藝水平,其它機構和民間都雕不到這種精美程度,所以具體鑄雕時間只可能在這四年之間”
附近的人都伸著脖子瞅了瞅。
說實話,別說分辯出八思巴文各個時期的區別,了解過的人都沒幾個。
但神色都很怪在座的都是文物工作者,研究的就是歷史,特別是左朋和幾位同事全是當地人。
八思巴文已失傳,不了解很正常,詭異的是,他們竟然不知道這兩段歷史的出處
旋局創建時間,旋局廢除時間
幾人面面相覷,李定安又笑了笑“同樣,這兩段在元史中也沒有記載,只是記錄于元史新編中。”
左朋恍然大悟元史新編由個人撰寫而成,成書原因有點復雜,并未收錄于正史之中,所以不怎么受學界重視,研究的人真沒幾個。
市圖書館倒是有,局里也有相關資料,不過著實沒幾個人看過。
也由此說明,這年輕人懂的挺多。
當然,也有點懷疑你依據不被學術界認可的野史,推斷出來的東西的準確性能有多高,又有多少可信度
但今天的場合不對,所以不太好追問
一看臉色,就知道怎么回事,何安邦笑了笑,岔開了話題“老左,東西哪來的”
“征集組從牧民手里收的,并十幾枚銅板,花了三十六萬”
“這價格不低啊”
“確實不過有十二枚八思巴文的至元通寶,所以算下來并不貴”
至元通寶,還是八思巴文
市場價差不多一枚兩萬,品相好三萬以上,這么一算,等于這東西沒掏錢
“定安給估個價”
“畢竟是內廷出品,四五十萬還是有的,要是能確定用途,還會更高”
“哈哈老左,撿漏了”
何安邦手一伸“四十萬,國博收了”
只當他是隨口一說,左朋把羅盤遞給了秘書“李老師說的是四五十萬,中間還有個五剩下的十萬被你吞了”
“五十萬那算了”
以為他只是在解圍,左朋也沒在意。
雖然對李定安很好奇,但現在不是打問的時候。
壓著狐疑,他又通知秘書起菜。
宴席開始,菜如流水般的端了上來烤全羊、涮羊肉、蒸駝掌
全是當地特色,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