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沒里之子是蕭思溫,尚遼太宗長女燕國大長公主,之后擁戴遼景宗遼代第四位皇帝,阿保機曾孫繼位,然后將三女蕭綽,也就是蕭燕燕嫁給景宗為皇后,這一支才顯赫,變庶為嫡
然后蕭綽才追贈胡沒里為韓王,又將奈曼賜為蕭氏封地所以我估計,胡沒里的墓就是那時候才遷過來的”
這樣倒是能解釋的過去。
馬獻明又指了指屏幕“但這么大一座棺槨怎么解釋”
確實不好解釋
“你讓我想想”
李定安琢磨了一會兒,點著鼠標放大鏡頭。
石槨越來越大,占據整個屏幕。
確實有點怪遼人火葬才用棺,但骨灰就那多,既便用石棺盛放,撐到天也就一米見方,根本用不到這么大的外槨。
如果說是為了擺放葬品,好像也用不著。
因為出土的遼墓不少,帝陵也有,但除了貼身的葬玉,其余葬品全都擺在尸床上。尸床上要放不下,就擺在尸床四周,還要放不下,就擺在前室,再要放不下,就再建一座中室。
反正絕對用不到這么大的棺槨。
除非,骨灰很多
“老馬,有沒有可能槨里有棺,棺中也確實裝著骨灰,但不止一個人”
“那還能有多少夫妻合葬頂天了”
這倒是。
既便有小妾,也只會再起墓室,或是在旁邊再砌尸床,而不是三四五六七八位的骨灰全倒到一口石匣里。
也不限于石匣,也會用瓷罐、瓷罐、銅罐,更或是木桶來放骨灰,哪兒都能擺,更沒必要擠在一塊。
倒是青囊書里記載了一種比較復雜的葬法,稱之為葬木俑,如果是這種,才有可能用到相對大一點的石柜。
大致就是按照死者生前的容貌和體形雕成木偶,頭、軀干、四肢各關節用木榫聯接,然后鑿空,再把骨灰裝進木偶里。
頭就裝在頭里,手裝在手里,腳裝在腳里然后再裝入石匣
嗯,等會
骨灰能裝木俑,為什么尸骨就不能裝
而且尸骨可比骨灰多多了,木俑要造很大,才能把尸骨裝進去。
所以,需要斂葬的石匣就需要做的很大很大
哈哈
“邢隊,下鏡,就照著石槨尾部別鉆太深,鉆開槨蓋就行”
左朋湊了過來“李老師,怎么了”
李定安吐了一口氣,指了指電腦屏幕“我懷疑這就是棺,而非槨里面是木俑”
“人俑假冢”
“不是假冢,而是尸骨裝在人偶里,所以棺材才這么大”
一群人面面相覷木偶里裝人骨
這種葬法別說見,聽都沒聽過。
但沒人敢吱聲。
鉆機又響了起來,怕破壞石槨,這次比較慢,將近一個小時才鉆開。
內窺鏡順著鋼管下到石槨內,當李定安點動鼠標轉正攝像頭的那一剎那,四周響起一連串的驚呼。
兩樽木傭,一男一女,相對而座,男戴卷云冠,女戴高翅鳳冠,都是金制。
二人都穿著黑袍,身形也格外的大,有常人的一倍半大小。
木俑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