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覆蓋青山,素裹銀妝,壯麗天然。
山嶺如群龍,大河似玉帶,奇峰如嬌女,霧繞腰間。
雪后再看青龍山,又是另外一番感受。
“玉帶繞群龍,銀壁金川”
王永謙沒聽清楚“你說什么”
“地經中的一句詞”
“準不準”
“應該不準,反正我是不怎么信的。”
“不信你還學那么好”
“找墓啊”
王永謙被噎了一下,不知道怎么反駁。
這地方連牲口都不上來,李定安能找到遺址,就挺神奇
賞了賞雪景,李定安又走到頂臺邊緣,往下看了看。
一條滑道,蜿蜒曲折,通往山下。
剛建的,前后不到一周,總投入一百萬出頭。
南方地區很常見,稍大點的茶山和橘山都有這東西。
工人們正在往上運彩鋼、水泥、砂料,等開春回暖,就能建造常駐性營地和考古方艙。
幾塊平地被擴大了一倍,幾臺小型鏟車和挖掘機正在作業。
用軍區的大型直升機吊上來的
旁邊是臨駐營地,立著十多間棉紡帳蓬,通了電,還備了兩臺發電機。
洞內防護措施也做了,甚至在洞口外建了一座鋼屋結構的方艙外室
所以,只要想干,辦法要比困難多
思忖間,空中傳來轟隆隆的聲音,一架直升機從南邊飛來。
不是之前那兩架,成司長走的時候就還回去了,這是區里從應急管理廳調的救援機直9,一次性承載十人。
直升機緩緩降落,從上面下來七八位。
還是之前開過會的那幾位有一位負責文旅的副職領導,兩位是文旅廳的負責人,還有米順東、秦隆。
何安邦和領導肩并肩,走在最前面,如眾星拱月
李定安頓時就笑了。
“你笑什么”
“沒什么”
王永謙正正臉色“嚴肅點”
他都不用猜,李定安想的肯定不是什么好話比如拉著不走,打著倒退之類。
話難聽,也有點道理,但不能說出來。
開完會第二天,當地就跟電打的一樣索道周期長,投資大,那就建滑道。
天氣太冷,沒辦法修路,大型機械上山不現實。
那就吊,小的總能吊上去吧
鐵塔、電桿沒辦法立,那就鋪明線,再穿外護管道。
常駐營地暫時建不了,那就建臨時性的一層帳篷太冷,那就多摞幾層,保暖設備盡管挑。
通行不方便更不是問題李老師、何館長,你就說要幾架直升機,大的還是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