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不錯,這座墓室的墓頂沒塌。
之前勘探的二十六座墓中,沒有塌的只有三座,且無一例外,全是突厥時期的小墓,墓室面積不超過一百平方。
這座墓室接近四百個平方,而且還是匈奴時期的貴族墓,真就跟奇跡一樣。
所以隊員們一個比一個小心,慢慢的鉆,慢慢的下探管。
最后,方志杰甚至不敢下窺鏡,非要讓李定安親自來。
“你不會,還是我沒教過你”
“我害怕弄塌了。”
“扯淡,這是墓葬,又不是紙糊的既然之前沒塌,那現在就肯定不會塌”
方志杰縮著脖子,眼睛發飄,又往后躲了躲。
李定安頓時看出不對“墓頂什么材質”
“石板。”
“多厚”
“差不多二十公分。”
“中間有沒有頂柱”
“有頂柱,還有石墻,最短間隔五六米,最寬間隔十三米四周還有石壁,我看著像是石室墓。”
石墻、石壁可不就石室墓葬
李定安愣了一下“那它怎么塌”
“這可是漢墓”方志杰嘟嘟囊囊“都埋兩千年了,萬一呢”
“漢墓怎么了這點膽子都沒有,活該你當不了副隊長。”
“天天吃沙子,誰愛當誰當”
你跟著我,就不吃沙子了
吃的更多
李定安險些氣炸,下意識的尋摸東西。
方志杰一看不對,抱著頭就跑。
對這樣的,你能怎么辦
氣了好久,李定安才提起探鏡。
跟了他一年,方志杰學的還是挺扎實的,沒看錯,確實是一座標準的長方型石板墓墓頂蓋為石板,墓底鋪有石板,墓坑四壁也全部用石板豎砌。
中間再用條石砌墻,將墓室一分為四西邊兩間小,東邊兩間大,最大的一間東向靠北。
四座墓室都有石棺,數主墓室的最大,長足有三米,寬近有一米五。
至此,李定安至少可以確定除了“腳西頭東”這一點,這是一座標準的漢代石室墓,而非匈奴特有積石墓,所以才沒有塌。
看形制,大致應該是西漢晚期至東漢早期,所以應該是南匈奴時期的大貴族。
古怪的是,陪葬品并不多西向雙室內都是陪棺,只有南室內有幾口壇壇罐罐的輪闊。
不應該啊
如果是小貴族,墓室不可能建這么大,還用石砌,還用石棺
如果是倉促下葬,那就更不用說,肯定不可能葬在山上,平地里挖個坑就埋了。
思來想去,就只有一種可能
李定安眼睛一亮“下鉆探管50毫米,窺鏡15”
方志杰跑了回來“鉆哪”
“當然是陪棺,主棺也鉆,注意防氧”
方志杰連忙安排,也就幾分鐘,鉆機又“嗡嗡”的響了起來。
李定安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說實話,方志杰在研究方面的悟性并不高,比舒靜好差好幾層樓,但勝在穩重、細心,還很能吃苦。
所以,李定安刻意把他往“外出田野作業”方面培養。
上手還賊快,基本李定安示范一兩遍,他就可以獨立操作。
惟一有一點,膽子小。
慢慢來吧
不多時,兩口陪棺鉆開,李定安逐一觀察。
只是一眼,他就明白了陪棺內不是活人殉葬,而是明器。
近五十公分高的罐,帶有雙耳,長的像現代的桶一樣的鍑,還有近一米長的刀,以及連在一起的馬銜與馬鑣。
落灰很厚,看不出具體材質,但大體逃不過陶罐、銅鍑、鐵刀、銅或鐵馬具。
有幾塊實心圓餅狀的東西,估計是銅鏡,還有差不多大小,中間鏤空有紋飾的圈,應該是透雕銅環。
還有一口陪棺,里面堆了大半外圓內方,直徑兩公分過一點絕對是銅錢。
“李定安,是不是漢天子賜葬”
他想了想“十有八九”
關鍵是沒有發現墓志,再一個落灰太厚,看不到陪葬品的全貌,不好直接下定論。
恰好,方志杰鉆開了主棺。
李定安立馬起身,跑了過去。
窺鏡剛下進棺中,他“唏”的一聲。
棺中竟然還有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