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除了這里,不會再有第二處。”
李定安接過筆記本,調出標有三個圓圈的那幅地圖,指了指最西邊的科爾泌沙地“看,這是哪里”
王永謙瞅了瞅“青龍山你講過,這是女真龍脈大興安嶺、契丹龍脈木葉山、漢人龍脈燕山支脈的交匯之地”
“對,三龍合脈之地”李定安又往中間一指,“這是哪”
“渾善古城,是陰山、賀蘭山、燕山三道龍脈的交匯之地。”
“對,還是三龍合脈之地那這兒呢,就咱們腳底下”
“杭愛山、阿爾泰山、陰山的交匯之地”
“對啊,還是三龍合脈”
李定安又重重的點了兩下“看這兩個五角星”
“哈拉和林,京城”
“那你再看這個最大的圈。”
王永謙仔細一瞅,眼睛慢慢睜大所謂最大的圈,其實就是他們現在腳底下的位置,但恰好就處于哈拉和林和京城的必經之處
他又想起李定安之前說的那些蒙元之所以驅引龍脈,是因為窩闊臺蒙古第二代可汗死后,蒙古一分為四。但忽必烈心有不甘,想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蒙古一統”。
所以他定都京城,立國號為“元”,又把金朝龍脈、契丹龍脈、漢人龍脈,乃至蒙古龍脈全部引到京城。
而東西南北四道龍脈中,就數蒙古龍脈最為雄壯,也正值春秋鼎盛之時。關鍵還在于,這是蒙元發祥乃至興盛,并奠定祖宗肇基之地的祖龍。
啥,放棄
傻子也不會這么干
在這個前提下,必然是要建第三座法陣的,也不可能建在其它地方,只有這里
問題是,找不到啊
不夸張這兩個月以來,從塔溫陶靳蓋到邊境,南北六十多公里,東西差不多一百公里,隊員們幾乎是手拉手,肩并肩,一百米一百米的探過去的。
如果從空中俯瞰滿地遍野,到處都是探洞跟篩子底一樣。
大墓小墓足足挖出來了幾十座,以及一座匈奴時期的古城、三座漢唐時期的塞城,并十數座烽火臺。
但風水遺址,真的沒有。
哪還能跑到哪
眾人默然,許久之后,于徽音若有所思“李定安,有沒有這種可能當時的法陣建造順序是先小后大,先易后難,比如先建青龍山,后建渾善古城。這兩座建成后,準備建第三座法陣的時候,蒙古就滅亡了”
不可能
話剛到了嘴邊,李定安又猝然頓住沒有建成
這句話,好像還是他親口說的
就剛到阿拉善,隊員們在會議室,親眼看著大風吹著磨盤大的石頭,嘟碌碌滾到墻根下的那一天。
何安邦說這么大的風,這么大的沙漠,再大的遺址也被埋的嚴嚴實實,根本不好找。
自己告訴他其實并不難。因為山勢明顯,走向清晰,只要再找到古河道,找到遺址不過是時間問題除非沒建。
那現在呢
就這么大個地方,挖成這屌樣都沒找到,除了沒建,好像再找不出第二種原因
再仔細想想元滅南宋是1280年,徐達攻陷元大都是1368年,等于大元就存在了八十八年。
但如果推斷遺址建造的時間,肯定沒這么長應該是忽必烈去世,元世宗繼位之后。大致時間1295年左右開始,截止到南坡之變的1323年左右。
自此后,蒙元內憂外患愈演愈烈,內部內亂四起,忽而這一部造反,忽而那一部叛亂,元朝三天兩頭的換皇帝,打不完的內戰。
外部時局也漸漸動蕩,漢人四處揭桿而起,烽煙遍地,平不完的起義。
平亂都來不及,哪還有多余的財力修什么風水法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