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只能說明,父親認為無需通過玄隱劍這一方式,自己便可拿到秘籍。
那么,他真正留傳秘籍的方式,是什么呢
為何十五年過去,自己從未見過后效
這個困擾他最深的矛盾在一句箴言閃過腦海時,迎刃而解。
“大樂必易,聞道思退。”
這八個字,是定風波的核心要旨,也是奧義所在。
他曾一直以為其中“聞道”“思退”四字,只是巧合。但世間確實不會存在這么多巧合。
“定風波,其實是父親和嵇聞道合著,并非父親一人之功。”
他終于說出了結論。
江玄畢生之學皆在“大樂必易”四字之中。耗費十年,定風波初具雛形,他正在修整完善之際,嵇聞道一家被仇家追殺、投奔了淮水派。
此后三年,江玄和嵇聞道一同參悟武功。嵇聞道在修習定風波時,又將自己廣陵嵇氏家傳內功之精奧“聞道思退”融入其中。
“大樂必易”是總攬全局之道。平和簡易、萬象歸一;“聞道思退”是破局設局之術。臨變知退、一生萬物。
“道”統領“術”,“術”支撐“道”。
兩人驚喜地發現,二者本源出一脈,同屬玄門正宗,又無比契合,處處相得益彰。若能將其合而為一,定風波必然達到新的境界。
所以,他們才又耗數年,合力打通兩種奧義之間的壁壘,構筑出“道”與“術”的通衢。
“定風波,是父親的心血,也是嵇聞道的功勞。不止父親手中有重修過的定風波秘籍,嵇聞道自然也同樣掌握。所以,他認為無需通過鑄劍將其留存。若萬一他真的不幸,嵇聞道也會把此功法流傳下來,教給嵇無風、嵇盈風,以及,我。”
無盡的沉默。也代表著,某種默認。
“嵇聞道之名,想必自來便取自廣陵嵇氏的術業,又暗合了此功法的宗旨。但思退,應該只是嵇聞道為了懷念,才在后來給養育的屬下以此賦名。可惜,蕭思退到死都以為此生唯有一個名字屬于自己,但其實,連這個名字也不是他的。”
些許感慨后,江朝歡繼續他的追溯。
“以上種種,解釋了父親沒造真劍的原因。但卻仍無法回答他制出假劍的舉動,是何用意。”
沒錯,既然沒有鑄劍傳功的需求,他不造不就好了,又何必浪費力氣弄一把假的多此一舉
梅溪橋也不至于憑空提出一個這樣的想法,畢竟,他不是那種計深慮遠、縝密無疏之人。否則,他也不會在最后關頭露出破綻,被鶴松石和沈雁回看出自己是有意讓玄隱劍被奪。
那么,可以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測
一開始,是有人跟江玄建議鑄劍封書,以免武功失傳,后世不繼。
而那個人,多半還是嵇聞道。
本就是好心提醒,江玄初時想必也會認同,應下此事。但深思熟慮后,他發現鑄劍其實全無必要,而且懷璧其罪,若此物反而引起爭奪、覬覦,說不定還會招來災禍。
糾結之時,他找來梅溪橋這個大弟子商議,而梅溪橋想出了這個主意依言鑄劍,但不置秘籍。
屆時,如果真的江玄戰死,淮水派山窮水盡,梅溪橋便帶著假劍與眾人分道揚鑣,故意放言引開追兵。這樣,此劍也算物盡其用。
可是,為何江玄寧可同意了這個方案,也不去跟嵇聞道挑明,直接告訴他自己不打算鑄造玄隱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