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叫好聲中,官兵們士氣提上來了,聽得興高采烈,孟之祥也很開心,然而,他聽到背后有人叫道“我道是誰這么副好歌喉,原來是孟七郎啊”
孟之祥回頭一看,不由得臉上厭惡之色一轉即逝,隨即調轉馬匹,臉上推笑,拱手為禮道“見過史統制”
來者是位將軍,三十出頭的年輕人長得有副軍人的好骨架,身軀高大,大手大腳。
此人雖然年輕,卻已經做到了忠順軍中的第六軍副統制高官,授為承節郎,史志超也
孟之祥雖是孟氏家族成員,但也得向他表示尊敬。
宋軍的一個軍單位有二千五百人,第六軍就占了孟家軍步兵的四分之一隊伍,統制官是軍的最高指揮官,史志超是副職,地位不算低。
關鍵在于史志超朝中有人,他是現任大理卿兼權刑部侍郎,湖北路制置司制置使兼知襄陽府,賜便宜指揮史嵩之的大侄子,擁有連串顯赫的頭銜史嵩之算得上孟軍家的后臺,將來有可能孟珙得尊稱史嵩之為“恩相”的角色
史嵩之來頭極大,他家史上一個親戚史浩做過尚書右仆射宰相,他父親史彌忠做過資政殿大學士,史彌忠與右丞相史彌遠是堂表親的關系,換言之史嵩之是史彌遠的侄子。
以他現在的發展態勢,搞不好將成史家出的第三位宰相。
不是不可能,而是很有可能,史嵩之是一個既有遠謀,又能干事的人,嘉定十三年史嵩之中進士,調任光化軍司戶參軍。不久,身為從叔的史彌遠想提攜他,問他道“給你換一個新的職位,你想去哪里”史嵩之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希望能到襄陽漢水一帶去做官。”
史彌遠聽了很高興,調史嵩之為襄陽戶曹,遂了他的心愿。
襄陽地處在漢水中游南岸,與北岸的樊城相呼應,是扼守長江的屏障,其在南宋的地位至關重要,完全可以用咽喉來作比喻。
在那里做官,固然要直面南下的金軍,存在危險,但也容易出成績,正所謂風險越大,收益越高。
富貴險中求,史嵩之在襄陽經營了整整十年,也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紹定元年,史嵩之在襄陽經理屯田,積谷達六十八萬石,成效的確不小。
紹定三年1230年,他又在棗陽屯田,并再次獲得了成功,如此憑借著功勞,史嵩之一路高升。
而棗陽正是孟家軍活動的地盤,可以說史嵩之支持了孟家軍不少的錢糧,加上他文官的身份,孟家軍不得不向他表示恭敬。
史嵩之派史志超到忠順軍任職,既是對忠順軍的監控,也借著忠順軍來給史志超鍍金,不過史志超也有幾分勇力,倒不完全是銀樣臘槍頭。
“孟七郎,你唱得這么好聽,簡直是京師大家也比不過你,來來來,你隨我到第六軍唱幾首歌給我們聽聽”
見孟之祥稍一遲疑,史志超見不得人逆違他,頓時不悅地道“怎么,你不情愿”
由于出身世家,營養好,他生得高大,比旁人大了一圈,長著一副馬臉,滿是兇相,旁人都被他嚇住了,連孟之璋都不敢說什么。
孟之祥心中破口大罵“這把勞資當伶人來使喚了”
他作為騎兵百騎的長官,部下等于是他自家兄弟,他為他們唱歌,不算什么,可以稱得上是“與民同樂”。
但孟之祥要是去第六軍唱上一出,那他就全軍出名了,不是勇斗金朝勇士的名聲,而是成為了被人看不起的伶人戲子,對于他日后的從軍之路是萬萬不可以的,畢竟社會上伶人、戲子的地位很低。
在古代,一些行徑不是你想做就做的,做了恐怕有失身份,比如男人下廚因為要求是“君子遠庖廚”,還有官員去逛街買菜以及充當票友,都是不可取的。
其他同袍聽他唱得好,由于他的身份,不敢讓他公開獻唱。
世家子史志超倒不見得是有意為難孟之祥,只是他聽得好聽,軍中無娛樂,就要求孟之祥去唱給他所轄的第六軍聽聽,全然沒想到孟之祥不可能作此低人一等的事。
正在為難時,只聽得后面馬蹄聲響起,有人說道“小七,你這么有空,陪四叔我去前方走一遭吧”
大家回頭一看,竟是孟珙來了
更新時間是一天一更或者二更,餅餅有存稿,但新書期一個月一般只更十五萬字,太快更新會導致下榜快,懇求大家收藏、點擊和推薦,歡迎投資,絕對有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