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之祥和馬建仁為爭取個人功勛,虐待官兵,官兵們苦不堪言,對此深有怨言,長此以往,只怕兵變”
“孟之祥和馬建仁加大訓練量,官兵們肚饑易餓,到戰時需要的補給必多,不宜推廣。”
“孟之祥年少得志,飛揚跋扈,出行喧嘩,有韓信之儀”
更來一句是“孟之祥曾說其練兵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孟之祥向來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不遵照朝廷的練兵之法,更不把其他軍官放在眼里,說他們全是光吃飯不干事的”
“孟之祥的訓練方法并不合理,馬建仁與之沆瀣一氣,狼狽為奸”
“孟之祥私拉個人小團體,組成軍中之軍,圖謀對抗朝廷”
揚揚灑灑十數條罪狀,孟之祥哪有功勞,全是罪過,其罪當誅
趙貴祿不禁大愕,他手指其中一條“孟之祥年少得志,飛揚跋扈,不把其他軍官放在眼里,說他們全是光吃飯不干事的”道“這是欲加之罪,何欲無詞”
然后他就逐條批駁,一一指出那些所謂“罪狀”種種不合理的地方,把那些罪狀給駁得一無是處。
他肯為孟之祥說話,蓋因孟之祥確實有本事,而趙貴祿是皇宋宗親,孟之祥為他老趙家練出強兵,這是保老趙家江山。
只不過,郭曉兵一句話就止住了他的紙上談兵“如果有一天,殿前司也要象孟差遣這樣練兵,要從軍官做起,你做得到嗎”
“軍官要帶頭做”趙貴祿的聲音就此啞然。
出身于皇親貴戚的他哪里受得了那種苦每天長跑十里地,天天訓練不停,曬太陽從早曬到晚。他根本受不了
要是曬得黑黑的,他還怎么能夠跟滿朝的公卿和小姐姐談話,人家會嫌棄他的。
郭曉兵嚴肅地道“孟差遣是將才,但他的練兵之法很難推廣,因為他與馬建仁是我大宋軍隊中少有的不喝兵血的人,孟之祥是年輕,馬建仁則是不屑。”
“我派人去查過兩軍的賬簿,干干凈凈,一些枝枝節節的小問題有,但原則性的大問題一個都沒有,更沒有空餉的情況,兩軍都是全額滿員至于其他各軍,你應該也清楚他們這么做,會讓大家很難辦的”
趙貴祿聽得倒抽了一口冷氣,宋軍吃空餉自北宋起,太祖時全國軍隊不過三十萬人,保護皇城的禁軍僅有十余萬人,但宋太祖就憑這點人馬完成了大宋的統一。
太宗時期,全國軍隊直接翻倍,禁軍就有差不多三十萬人。
之后軍隊越來越龐大,在頂峰時宋軍高達一百四十萬人,甚至成為財政上拖垮宋朝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多了,戰斗力不升反降,待到金軍殺來,號稱二十萬的禁軍只有區區三萬可戰,江南的宋軍更是離譜,實數只有編制的一成至二成。
南宋時期,雖不致于象北宋這樣猖獗地吃空餉,但情況一樣嚴重,禁軍中也有一至二成的空額,這算是好的了,一些長期沒有戰事的地區駐軍實數只有編制的三成至五成,算是比北宋江南宋軍好上一些。
再加上挪用軍費,可以說,宋軍的問題嚴重,絕不是一個孟之祥所能撼動的,甚至連郭曉兵和趙貴祿也得罪不起后面的勢力集團
趙貴祿無力地道“好吧,我不想多說什么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