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喬行簡也不孤單,糾集了一批黨羽來為他支持他,并且還有意外之援。
簽書樞密院事鄭性之與喬行簡不是同伙,他名字與鄭清之只差一個字,五百年前同一家,但鄭性之對他這個本家的進兵策略是不感冒的。
他贊成喬行簡的意見,認為進兵太過冒險,不可為之。
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陳貴誼同樣認為進兵不可取,與其講兵法,不如講兵員,陳貴誼是忠順軍的“老迷弟”,認為兩淮之兵對付蒙古鐵騎,只怕力不從心,換作是忠順軍出動還差不多。
茲事體大,雙方爭執不下,有人提議問問地方大員的意見吧,他們身處一線,也有發言權。
宋朝處于戰爭前線的大員有兩淮制置使趙范和淮東制置使趙葵,他們是提議人,當然贊成出兵。
除他們之外,還有四川制置使趙彥吶、京湖制置使史嵩之、權沿江制置使吳潛,朝廷遣使急問趙彥吶、史嵩之、吳潛的意見。
然而,得到的回復是三位制置使的一致反對,反對進兵以據關守河的策略
提出的意見與喬行簡的意見大同小異,都以和為貴,不要出兵,維持現狀,與蒙古人談判。
按理說,南宋國防最重要的三大戰區兩淮、京湖、四川中,有兩大戰區的主官反對北進,按說這事就該到此為止了。
不過,此時主戰派迎來了一個重量級的合伙人大老板宋理宗。
趙范、趙葵兩兄弟并不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做,他們想動手出于鄭清之的授意,鄭清之則窺視到宋理宗想要爭個面子,好青史留名的決心,這才讓趙家兄弟上書進兵。
有了這個由頭,宋理宗作出了決定“進兵三京,復我河山”
五月,宋理宗任命趙葵為主帥,全子才為先鋒,趙范節制江淮軍馬以為策應,正式下詔出兵河南。
若收復三京,宋理宗的功績必然是南宋所有帝王中值得大書特書的,名垂史冊,其意義是無限大的。
既然皇帝一意孤行,朝臣們只能執行。
趙葵為帥,加其權兵部尚兵、京河制置使、知應天府、南京留守兼準東制置使等諸多頭銜,率軍進兵三京
由于出動大軍進占洛陽、汴京和應天府這三京發生的時間是在端平元年,史稱”端平入洛
當這個決定通知到各路大員時,京湖制置使史嵩之一點都不給臉朝廷,再次上書,堅決反對進兵。
他認為應該防守,蓄積實力,等待時機北上,方為上策。
看到史嵩之這份奏折,宋理宗十分憤怒,對鄭清之道“端平入洛是國之大事,正是用人之際,史家世受國恩,史蒿之卻不識大體,令朕失望”
鄭清之建議道“雖然如此,史蒿之所在的京湖重要,離洛陽近,其統率重兵,且有錢糧,朝廷用人之際,陛下宜用其人”
宋理宗強壓火氣,派了使臣急赴襄陽,向史蒿之傳達旨意,要他積極配合進軍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