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接到通知,“鴻德”羊肉店已經清場,專門接待他們。
大家分桌坐下,孟之祥、雄武軍統制馬建仁和鄒伸之陪著王檝、兔花忒、忽都虎一桌,其余每桌都有宋人文武官員相陪,孟之祥讓店家把拿手菜都拿出來
于是,燒羊上桌了,燉羊湯上桌了,羊雜也上桌了
燒羊,是大宋飲食界中的經典大菜,做這菜前,需得大塊羊肉,用水洗凈,再涂抹上醬油、調料和蜂蜜,然后放在火中燒熟,切開分食,好口味
此道菜,除了羊肉要新鮮,關鍵調料要好,燒熟時的火侯要好,所以大廚的功底很講究
可憐那些韃靼人哪有這么好的廚師,他們吃羊肉吃得是粗里粗氣的,或許他們的羊肉質量更好,但烹調水平,遠遠不及大宋
藥材羊肉湯,把首烏、黃精、杜仲、姜片、紅棗、杞子等藥材與羊肉放在瓦罐上長時間熬制,吃起來滋補無比,大補
滋味極好,力道很強,那些韃靼人一吃下去,立即見功,他們是識貨的,吃驚于“我們在北方也吃羊肉,為何沒有這么厲害”
看到他們臉上變色,吃得嘖嘖稱贊的樣子,孟之祥得意地問“如何”
不爽孟之祥居然在吃羊肉上面壓倒他們,忽都虎嘿然道“你們大宋燉羊肉,為啥不去皮你們可真野蠻。”
孟之祥反應很快,微微一笑,回敬道“是的,俺們燉羊肉不去皮,因為俺們不缺棉布和絲綢。”
他的話答非所問,鄒伸之聽后首先笑了,馬建仁跟著笑了。
王檝、兔花忒和忽都虎明白過來,均十分惱火,想說重話,偏偏又被孟之祥克制住,說不出來,直憋得他們很難受
這句話什么意思呢其實是諷刺蒙古人茹毛飲血,不會紡織,燉羊肉之所以去皮,是要留著羊皮做衣服呢。
燉羊肉該不該去皮是帶皮燉好吃,還是去了皮燉好吃這個沒有固定標準,關鍵得看手藝。手藝差,不懂得燎毛,不懂得焯水,不懂得先煎后燉、小火慢燉,那最好去了皮再燉,就省了許多加工上的麻煩。
而要是廚師得力,那羊皮吃起來,帶皮羊肉更好吃,有脂肪滋潤著羊肉,口感不會變柴,而且羊皮燉好了非常軟糯,非常美味。
宋朝人帶皮燉羊肉,除了說明大宋紡織業發達,不用拿羊皮做衣服,還說明宋朝廚師的手藝是過關的
再有就是羊雜,羊肚羊肺羊腸等羊下水,如果不懂得怎么烹調,就得扔掉,對于大宋廚師來說那就等于暴殄天物。
經常烹調羊雜的“鴻德”店的專業廚師不管是羊的哪個部位,他們都能拾掇拾掇做成美食,把諸蒙古人饞出口水。
比如羊肺,“鴻德”店是一肺兩吃,將羊肺弄凈,剪開,切成片兒,切成段兒,用蔥姜蒜加大料爆炒,口感脆嫩,這叫炒肺。
將羊肺弄凈,不剪開,往里面灌面漿,灌油,灌作料,扎緊肺管的頂端,擱大鍋里鹵制,鹵透出鍋,改刀上桌,口感筋道、外彈里酥、濃香可口,適合下酒,這就是灌肺。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復雜,普通人根本做不來,那些蒙古人也不例外
這一頓羊肉吃下去,把蒙古人給徹底折服了,回去賓館后,他們還討論不休。
首先第一個說法,那就是我蒙古大軍要打臨安府,必須打,把那些廚師給俘虜了,讓他們來做羊肉羊雜給我們吃
第二個說法就是孟之祥太壞了,吃過這么好的羊肉羊雜,搞得大伙兒火氣上升,然而宋軍晚上也不松懈,把賓館圍得象個鐵桶一般,讓他們出不去
宋人可以去找女人泄火,賓館里面沒有任何一個女人,蒙古人只能洗井水澡和喝菊花茶消除身上火氣,這可是十二月隆冬
姓孟的,良心大大嘀壞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