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向來喜歡干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文官的無能昏庸,幾乎將孟之祥給牽連進去,他叔孟珙被人說私與敵酋約定分界之事,結果被官家要求休要再提。
居然有人說孟之祥如此能力,壓制蒙古人,又會蒙語,派他出使蒙古最好,說不定可以解釋清楚端平入洛之事。
當時風聞宋廷的決定,蒙古使臣王檝欣悅地發出了鵝叫聲。
無論宋廷派什么人去,都是白廢功夫,徒自受辱而已。
大宋真要是這么大方,送一員大將進蒙,那蒙古人就笑納了
話又說回來無論是宋廷的端平入洛實施與否,蒙宋戰爭都是一個基本不可避免之事,隨著西夏和金朝的滅亡,整個東亞就只有南宋、吐蕃諸部、大理等政權勢力,后兩者實力弱小,可以忽略不計。
由于蒙古常年從事征服戰爭,他們決不允許臨近還有未臣服的地區,諾大且富庶的南宋無非就是下一個蒙古南下攻擊的目標,也是東亞大陸最關鍵且最后的一個目標。
就在端平入洛的幾乎同一時間,蒙古召開了庫里勒臺大會指蒙古的諸王大會,大朝會,在大會上元太宗窩闊臺說道“今中原、西夏、高麗、回鶻、花剌子模等諸國盡已臣服,唯東南一隅尚阻圣教,朕欲恭行天討,卿等以為如何”
這話一出,立即得到了一眾將領的極力附和。而在這次大會之前,蒙古重臣耶律楚材等人也向元太宗窩闊臺提出過平南之策,也就是說蒙古攻宋早就已經是蒙古朝廷上下一個的共識,不過缺乏一個良機。
可喜的是,南宋貿然進軍三京,給了蒙古軍一個“師出有名”的好借口,孟之祥又將入蒙古,買一送一,真是今夜做夢都會笑
孟之祥進得了蒙古,出去可由不得他了
總算朝廷中的君臣還沒有徹底糊涂,又是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陳貴誼站出來,旗幟鮮明地道“豈有把自家的看門狗送給外人之理,這不是開門揖盜嗎”
一句話就派遣孟之祥出使的提議給堵死門中,又有人去到孟之祥那里,如樞密副承旨高玉桂到步軍司公干時,不經意地對孟之祥說起“孟差遣,陳相公把你當成狗哩”
孟之祥早就清楚他是趙氏趙葵、趙范集團中的人物,說此話不懷好意,淡然道“能做朝廷忠狗,是我的榮幸”
高玉桂挑撥不成,悻悻離開
孟之祥繼續承擔護衛蒙古使團的工作,此時蒙古使團打點行裝,準備回國。
副使兔花忒找著孟之祥道“吾有些體已話,想與孟差遣分說”
孟之祥笑道“事無不可對人言,副使請講”
他出動總是前呼后擁,從不落單,更不會與蒙古人私下接觸,以致于兔花忒無可奈何,只得道“承蒙孟差遣熱情相待,如有機會,再與差遣把酒言歡”
孟之祥微微鞠躬,并不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