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失守,后果極其嚴重
由于塔察兒極速下城,城中官民尚四萬七千人,盡落他手,糧食在倉庫者超過了三十萬石,黃金、白銀、銅錢約合百萬貫,全歸蒙古軍所有,弓矢器械二十有四庫,皆為敵有,宋人資敵之厚,塔察兒素來嚴謹,喜怒不形于色,也笑到見牙不見嘴。
蓋自岳飛收復襄陽百三十年,生聚繁庶,城高池深,甲于西陲,一旦灰燼,禍至慘也。
襄陽失守后,自知失職的趙范組織了隨州、郢州、鄂州及荊州軍等三萬余人,反攻襄陽。
兩軍在漢水東的鹿門山大戰,結果宋軍一敗涂地,不過,韃軍想要進一步,也是困難重重。
騎兵可以華北大平原橫沖直撞,但在京湖地區,山地、丘陵、河流、湖泊等復雜地形無所不包,騎兵打起來束手縛腳,無能為力。
先鋒察罕的遭遇更增加韃軍的疑惑,當時他在追擊著逃跑的宋軍時,一時馬失前蹄,把他摔下馬去,摔斷了左手臂骨,不得不上夾板。
而他的大宛良馬,也摔斷了四蹄,只好將它人道毀滅。
察罕的千夫長烏格巴古,驍勇異常,是個沖陣好手,路遇交通事故他不注意安全駕駛,所乘的馬匹由于速度過快而剎不住,一頭撞在一塊大石頭上,烏格巴古成了空中飛人,落地后一動不動了,部下檢查,這才發現自已的千夫長的頸骨斷折,一命嗚呼
還有一位年輕的十夫長,因為身披沉重鐵甲,陷入沼澤沒頂,沒救回來,這十夫長正是察罕的子侄輩,本來對他寄予厚望,結果沒立下什么功勞,就回老家賣咸鴨蛋去了
氣得察罕惱怒異常地說“我從北打到南,從沒遭遇過這么大損也”
不僅如此,宋軍在正面戰場上不是對手,卻利用復雜地形對韃靼人進行伏擊和偷襲,攻擊糧道,致使韃靼人難以前進。
當蒙古軍擊破棗陽軍、德安府,讓南宋的整條京湖防線一時之間千瘡百孔、風雨飄搖時,其實,蒙古軍的攻勢也是強弩之末,最終東路伐宋軍的闊出曲出及宗王口溫不花、國王塔思、都元帥塔察兒等人,撤離荊襄地區,留下游顯守襄陽。
隨著襄樊戰事告一段落,此時蒙古在中原地區的鞏固下來,元太宗詔忽都虎點檢中原戶口,得一百一十余萬,定稅每戶出絲一斤,以供官用,五戶出絲一斤,以賜貴戚、功臣。上田畝稅三升半,中田三升,下田二升半,水田畝五升。商稅三十分之一,鹽價銀一兩四十斤,以為永額。
到了此時,宋人也都看出趙范無能為力和水平差劣了,即使如此,遭遇御史彈劾,趙范去職,轉為沿江制置使,提舉玉清宮宮觀使,可見趙家勢大
趙范將敗陣的原因盡推給北軍,以北軍不服王化,目無君父為由,北軍造成了惡劣后果,是襄樊失守的直接原因
一時言路大嘩,以趙范敗績不受嚴懲,如北宋童貫伐遼敗陣沒有嚴懲一樣的后果,則“天下臣將誰人不可敗”
最終,趙范被去職,只保留提舉玉清宮宮觀使的職務,送建寧府居住。
至于襄樊失守的重要誘因之一的鎮江都統李虎、光州都統王福等人,之前只受了降級的小懲,當趙范被削職后,他們這才丟掉了官職,但依舊享受官祿,沒有嚴懲
大宋藥丸,除了襄樊失守,四川的形勢也是極劣。
朝廷拒絕接納實力強大的金朝大將汪世顯的歸附,使其轉投蒙古,給自己之后帶來了棘手大麻煩
汪世顯,本姓汪,隸屬蒙古汪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