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炳、王林、孟之祥一行全部下榻于城內阿拉伯大海商蒲開宗敬奉的別園叫做“檀園”,沒到泉州知府府衙或市舶司行署住宿。
到達泉州,重點在于查案,如果去府衙或行署下榻,那里人多眼雜,很不方便行事,干脆另覽地方辦公。
他們見過園主蒲開宗,雖然年老,但顯得精明強干,彬彬有禮,說著一口純正的南宋官話,他說他是阿拉伯人,眉眼處可見一些阿拉伯人的痕跡,但更象是中國人。
13世紀初宋寧宗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蒲家族從廣州舉家遷往泉州定居。而蒲壽庚的父親蒲開宗,還曾擔任過安溪縣主簿,并曾因貿易有功,被南宋朝廷授予“承節郎”的官銜。
蒲開宗懂得阿拉伯語、占城語等外國語,主要從事香料貿易,家資巨萬,他家的這座別園雖說只有三進,但左右兩座三進大宅也是他家的,打通了,完全把許炳一行百多人全部容納下來也不在話下。
奢侈豪華,雖不是白玉為堂金作馬,但里面有池塘、假山、花園、游廊等,裝飾雕刻精美,各處房屋梁木散發出怡人的香味,乃是海外進口的珍貴的金絲檀木所造,其富有可見一斑。
孟之祥肩負起保安的責任來,他宣布“檀園”實行封閉式管理,不許隨便進出,園內是禁軍保衛,園外則是地方軍隊三百人保衛起來。
那三百名地方軍隊,是孟之祥征得許炳同意后,他到地方官隊檢查軍務,從中挑選出來的能戰之士,記下他們的名字,不要他們的長官,由禁軍軍官白勝兼管,對他們曉諭了他們的保衛任務,成功另有重賞,失敗后則全部勒令退役,并追究責任
打一棍給個甜棗,同時給予他們出勤補助,即雙份工資,直到完成了。
如此一來,三百軍隊就成了他們的助力,把“檀園”圍得象鐵桶一般,周邊警戒,進出全部檢查,讓有心人無不大皺眉頭
住下來后,就是沒完沒了的飲宴,朝廷既然有公使錢的安排,許炳、王林、孟之祥也不是食古不化的,照吃不誤。
于是泉州的美食如各種海鮮、河鮮大吃特吃,充分地滿足了口福之欲。
對于送來的禮物,三人照單全收,對于別人的請托,滿口子好好好。
此乃事先定下來的規定,禮物可以收下,但要給隊伍中的二位供奉官過目,登記,他們正是皇城司派出來的監管人員
之后,許炳正式上任,接掌泉州政務、軍務和市舶司事務,而王林則具體負責查案。
不過,王林查案,就孟之祥看來,很不專業,非常拉胯,只是找些官吏、商人來談談話,甚至連賬都不查。
但孟之祥并無查案的業務,沒必要理會他如何查賬,見安保沒有問題,就換了便裝,滿城亂走,了解泉州。
由于西夏阻隔了西北的絲綢之路,加上經濟中心的南移,從宋朝開始,東南沿海的港口成為新的貿易中心。
陸運出口不行,國內各行業商品又有產能過剩的風險,中央財政還要支撐有史以來最龐大、工資待遇最高的公務員隊伍,怎么辦呢
極具商業天賦的大宋天子將目光投向了東部和南部漫長的海岸線從市舶得到的收益最多,所得的稅收數以百萬貫計。這不是比從百姓身上取得的更多嗎于是發展海上貿易、成立海關部門市舶司成為了宋朝政府創收的不二選擇。
元豐三年,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廣州市舶條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貿易法。而各個外貿港口還在城市立設立“蕃市”,專賣外國商品;“蕃坊”供外國人居住;“蕃學”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政府還專門制定了蕃商犯罪決罰條。
與中國通商的國家有占城、真臘、三佛齊、吉蘭丹、渤泥、巴林馮、蘭無里、底切、三嶼、大食、大秦、波斯、白達、麻嘉、伊祿、故臨、細蘭、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蘭皮等歐亞地區幾十個國家。
宋朝出口貨物包括絲綢、瓷器、糖、紡織品、茶葉、五金。進口貨物包括象牙、珊瑚、瑪瑙、珍珠、乳香、沒藥、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幾百種商品。
宋朝從大量進口貨物通過市舶司獲得的稅收,從北宋皇祐1049年1054年的53萬貫,治平1064年1067年63萬貫,到了南宋紹興1131年1162年已達200萬貫,約占中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對宋代的繁榮起重要作用。
現在的海關稅收更是有多無少,泉州市舶司歲入超百萬緡,刺桐城可聞萬國音,超過了一百種外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