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好漢汪世顯真正演繹了一出“昨日你對我愛理不理,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的大劇,啪啪啪地猛打趙官家的臉。
本來汪世顯是蒙古人,在甘陜一帶為大金做事,蒙古軍到來,他難能可貴的不想投降同屬一族的蒙古人,向大宋的四川制置使趙彥吶要求內附,即歸順大宋。
然而右宰相鄭清之與趙彥吶不和,扯后腿,不許汪世顯歸正投宋。
得,既然你不同意,我就投靠蒙古
降蒙后,汪世顯大顯神威,從征南宋,斷嘉陵江,進攻大安軍陜西寧強西北,擊潰思州貴州沿河、播州貴州遵義的田氏、楊氏援軍苗軍。又在陽平關與宋朝名將曹友聞軍激戰中,單騎突陣,及與后軍會合,大敗宋軍,導致曹友聞戰死,大宋在四川丟失了能戰的大將
蒙古軍沖破了四川門戶,遂長驅而入。嘉熙元年1237年春,汪世顯出其不意率部夜取武信城今四川遂寧,盡得其府庫。接著進兵攻掠普州今四川安岳、資州今四川資中。
蒙古皇子闊端驅汪世顯肆虐甘陜川,八月,川蜀雞冠隘遭遇汪世顯攻擊,都統王宣戰死,其總管吳桂棄守地逃跑,又縱所部士兵劫掠。
官家聞訊大怒,你吳桂打不過人就算了,居然還派軍隊搶老百姓東西,太不象話。
他削奪吳桂的官職官銜,勒令停職。
官家余怒未息,誓殺汪世顯
此時朝堂上文官就如何安排四川人事而大起爭執,明擺著孟之祥能打,但派孟之祥作為統兵大將入川的話,有朝臣說了“孟家已有一個孟珙在京湖手握重兵,再來一個孟之祥到四川掌管兵權,對國家是不利的。”
這些官員則對以前趙方、趙范、趙葵父子仨個都手握兵權置之不理,因為他們是文官,而孟珙孟之祥叔侄是武將,不被信任。
好吧,不派孟之祥,樞密院指派個能打的武將去四川也行。
江陵府都統制趙勝離得近,派他去吧。
此時樞密院的官僚們就三緘其口,誰都不說話了。
先前襄陽防御派虎派狗派豬防守之事是前車之鑒,萬一派去的趙勝是豬呢
大宋朝由來已久的舉棋不定的毛病,再次顯現出來,關于派誰去不派誰去的問題,討論個沒完沒了。
一件人事議了許久沒個結果,官家實在不耐,乾綱獨斷,決定派趙勝與孟之祥一起進川,加上一位樞密院計議官戴永泉,三人搭檔。
具體的安排是以趙勝為主將,孟之祥為副將,再加上一位副將巴州鈐轄譚淵,一正二副,負責四川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