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留在涪陵,孟之祥不可能公然說讓禁軍干農活,借口是進行山地作戰的適應性訓練。
他麾下各支軍隊之前都是在平原或者丘陵作戰,現在則要進入山地作戰,因此山地訓練必不可少。
不說什么,你呆在大山里,坐井觀天,你都不知道東南西北在哪里
還有,在平原里打仗,要跑得快,那就練跑步,在面對韃軍的騎兵時,你要是跑得比馬快,那你就有機會逃跑了。
在山區機動時則情況則不一樣,一旦翻山越嶺,則需要加強臂力,用來攀登高峰。
來之前,孟之祥召集軍官們開會道“山地作戰,要讓官兵們具備山區生存的能力,以及體力,再說戰斗力”
眾人知道這個年輕將軍相當地老練,未言勝,先慮敗,而且重視官兵們的性命,他公開說他怕死,怕自己死掉,怕官兵們死掉。
孟之祥擔心的是山區地形復雜,萬一戰敗,連逃都逃不掉活也活不下來
讓官兵們做好高海拔地區作戰準備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如何強調都不過分,也是為大家好。
于是大家通過了在涪陵集訓一段時間,看效果如何,再行進兵的決定。
孟之祥集中人手,親自組織編寫山地作戰手冊,購買適應山地作戰的裝備,同時在涪陵縣成立了入蜀軍隊山地作戰訓練中心,掛牌運轉。
樞密院計議官戴永泉第一時間拿到了山地作戰手冊的第一冊,翻閱之后,他的提議是此冊書不得外傳,只許抄錄,不得帶出訓練中心
太珍貴了,這是站在二千年歷史巨人肩膀上的孟之祥寫出的資料,不僅僅是山區生存手冊,乃野外生存手冊,只要學習過,應用上來,野外生存的機會大增,絕不能讓敵人拿到這本手冊,作為他們軍隊的教材
其主要內容包括了野外生存必要的準備工作,洋洋大觀,請看如下
第一章是野外生存的準備工作及裝備,包括身體檢查,研究線路和行動計劃。再有生存裝備。
第二章則是野外安營扎寨,包括避身所的選址扎營,如何制作扎營工具、繩索與線、打結、營地的設備。
第三章則是野外飲食,包括了飲用水的采集、火種收集、陷阱的設置、狩獵、釣魚、炊具的制作、烹飪、食物的安全知識、植物類與動物類的食物。
第四章是野外行進,包括了徒步行進、天氣預測。
第五章的內容是安全保護意識,內容有天然藥物、藥用植物、危險動物。
第六章的內容是野外急救,包括了野外急救方法、野外常見疾病防治。
第七章的內容是營救,內容有如何發送救號和求救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