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則是常見災害困境下的求生法則等。
內容極為豐富,圖文并茂,蘊含了大量的野外求生知識,比如在沒有指南針的情況下判斷方位,可以白天利用太陽,晚上利用星星,例如晚上時在天空找到明顯的北斗七星,以勺柄上的兩顆星星的間隔延長五倍,就能找到北極星,所在方向,就是正北
再有繩索的制作,在翻越山嶺時經常用到繩索,如果自己沒有攜帶,就得自行制作繩索,首先要找原料,如藤、樹皮、燈芯草等等,可以找到那種生長時間較長且莖干較長的植物,浸在水中一天,然后撈起鋪在地面上,用光滑的石頭進行捶打,露出里面豐富的纖維質,進而細心梳理,將肉質除去,風干干燥后,然后將其編成結實的繩索。
說起在山區里的小河與溪流是常見的,因此沒食物時可以進行釣魚,也講究技巧,冊子里介紹說一般在清晨和夜晚,魚兒喜歡在靠近河岸或淺水區域活動,尤其在冬天時,魚兒一般會游到太陽照射的淺水區,那里會相對暖和一些,此時釣魚,收獲就大。到了夏天,魚竿就得伸長了,因為小魚一般會聚集在最深的水坑底,或者從地下滲水的泉眼處,有時可以到巖石的背光處垂釣,道理就是那些地方陰涼,不太熱
還有釣魚的地方,如溪流的魚經常聚集在水底或深而平靜的溪水、淺灘及小湍灘的水底,石塊或朽木丁面的漩渦中及河岸深陷的地方。
對于戴永泉的提議,所有的軍官都一致贊成,這本冊子是歷史上第一本針對不同的氣候、地形、環境等,全面系統地講解了野外生存時必備的各項知識,太珍貴了,太珍貴了。
事實上,這本冊子主要內容及時間,成書于京城,孟之祥早將它給寫出來了,之后充實冊子里的內容,到達涪陵后找了書店加以印刷發行。
不僅如此,除了假托是用來山區作戰之需要才編寫此書,孟之祥還淡化了自己在這本小冊子里的地位,給人的印象是他作為高官,只是掛了個名,主要編寫人員是各個高級軍官與有經驗的老兵等。
在那個年代里,你編寫了這份不是兵書的兵書,得來的不一定是嘉獎,很可能御史嚴重懷疑你是不是一心想要造反,要不然你寫這本書干什么
更麻煩的是,你的知識越多,官家就越懷疑你
你想保存、偽裝你自己,最好的人設就是聽官家的話、貪財和文盲
真當孟之祥看不進文言文世人皆說孟之祥學習文言文是七竅通了六竅,所以他遇到文言文時要聽書,差人來為他讀文言文,加以解釋,才能明白。他是步軍司的“準備差遣”,就有了“聽書差遣”的外號,招致人人笑話他。
那也太小看學霸了
讀過大學的人,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學生,受過學習的訓練后,學習能力是非常強大的
總而言之,學習過這一份小冊子,學以致用,熟悉冊子里的知識的人,他們不用在絕望中苦苦等待奇跡的發生,能利用自己的頭腦與雙手為自己開辟出一條救生之路,正如冊子里面第一頁寫的話面對困境,我們絕不坐以待斃
左軍副統制官王堅說道“這冊子說得好啊,面對困境,我們絕不坐以待斃哪怕再困難,我們也一樣要沖出去”
是的,孟之祥不僅僅帶領軍隊打仗,還要把永不言敗,絕不坐以待斃的精神貫徹給他們
戰天斗地,消滅敵人
先召集軍官們及一些有知識的士兵們一起學習,再由他們教授士兵們們學習。
通過學習,官兵們對于自然環境里如何更好地生存,有了底氣。
山地作戰手冊的第二冊同樣精彩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