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帶來的行李中裝了一些瓜子花生,我去給大家拿過來,算是見面禮,大家不嫌棄吧”岳文軒問道。
“那可太好了,感謝還來不及,哪里敢嫌棄。
上一次吃瓜子花生,還是過年的時候,時間太長了,我都要忘記是什么滋味了。
我一見岳同志,就知道你是一個熱情大方的,現在看來,我的眼光還是很準的。”
說話的人是翟元偉,他是本縣城的知青,大哥岳文嶺對他的評價不高,覺得這個人太摳門,太能算計。
岳文軒笑了笑,沒再說話,進屋時間不長,就端著一盤子瓜子花生走了出來。
有新知青入住,而且還愿意拿瓜子花生招待大家,沒有人不給面子,大家都搬了個凳子,在知青院里圍成一個圈坐下。
知青組長陸文兵看到岳文軒端出來這么一大盤子瓜子花生,心中有些詫異,說道
“讓文軒同志破費了,這么一大盤瓜子花生可得不少錢,關鍵是供應少,平常都見不著,有錢沒地方買去。”
“這是臨來之前我媽給準備的,長輩的一片心意,大家都別客氣,隨便抓著吃。”岳文軒招呼道。
“那我就不客氣了,謝謝文軒同志。”
陸文兵率先抓了一把瓜子,在他的帶動之下,其他人這才各自動手抓了一把,也都出聲道謝。
岳文軒主動挑起話題,“大隊長給了我們一天假,趁著明天這個難得的假期,我們得把日常用的東西都準備齊全。
我還沒來得及詢問安置辦都給咱們知青準備了些什么東西,尤其是糧食問題怎么解決,這是我最想知道的。
臨來之前,我們當地的知青辦給了一個月的糧票,可現在距離夏收還有三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我們還差兩個月的糧食,不知道當地知青辦是怎么安排的”
陸文兵說道“夏收之前的吃糧問題,咱們不用擔心,安置辦安排的很妥帖,補償標準是每個月四十斤糧食以及四兩食用油。
咱們下鄉之前,當地知青辦都會先下發一個月的糧票,到了插隊的地方之后,當地的安置辦會刨除這一個月的糧票,然后按照補償標準統一下發糧票。
按照本地的補償標準計算,你應該能拿到大約八十斤的糧票,過幾天安置辦會統一下發。”
糧食問題是現實中首先面臨的最重大的問題,岳文軒雖然不缺這點糧票,但他不能表露出來,必須得問明白。
“每個月竟然有四十斤糧票的補貼,還真是不少,就算我飯量大一些,應該也夠吃了。
可惜這樣的標準只能吃到夏收之前,夏收之后就得按村民的標準分配糧食,以后再想吃飽恐怕就難了。”岳文軒的語氣中略帶唏噓。
左向群說道“哪能每個月都給四十斤糧食的補貼,能讓我們按照這個補貼標準吃到夏收,我就已經很知足了。”
翟元偉嚴肅的說道“現在的補貼標準雖然很高,但咱們平常的時候還得節儉一點。
據我了解,大河村雖然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工分值很高,但吃飯問題并不樂觀。
大河村人均耕地太少,我專門打聽了一下,一個滿公分的壯勞力,去年一年的糧食分配標準也不過是三百二十斤毛糧。
一般來說,一年有三百六十斤毛糧才能勉強填飽肚子,三百二十斤肯定不夠吃。
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咱們就得節省點吃,咱們要有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
岳同志,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翟元偉如此認真的詢問他的意見,岳文軒總覺得這其中可能有什么緣由,并沒有馬上回答。
他沒有說話,一直很少開口的京都知青沙平昌撇了翟元偉一眼,用略帶不屑的語氣說道
“就你婆婆媽媽的會算計,但不論你怎么算計,一年的糧食就那么多,該餓肚子還是得餓肚子,算計那么多有用嗎
現在的吃飯標準已經是大家討論之后共同決定的結果,就算來了新同志,也不可能因為他們兩個的加入就改變這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