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五房的祭田本來就比較多,總共有一千兩百多畝,其中就有岳文軒的祖父所捐獻的兩百畝上田。
這一千兩百畝祭田是屬于五房公同共有的財產,所有家譜上列名的岳氏子孫,都享有同等的收益權。
有祭田的家族,綿延多代之后,祭田的管理往往采用輪值管理制度,具體管理細節各有不同。
屬于岳家五房的祭田也是采用輪管制度,岳家五房的經濟條件都還不錯,對于管理權限的爭奪并不激烈,也并不緊迫,現在采用的輪管制度是每房輪流管理一年。
由于經濟上還算寬裕,每年的祭田所獲,主要還是用于族人的身上,管理私吞的情況還不算嚴重。
獨屬于五房的這五百六十畝祭田,按照老太爺的遺囑,采用的是房長專管制,而不是輪值管理制度。
采用房長專管制的話,如果房長這一支經濟寬裕,一般就不會私吞祭田的收益,每年的收益能夠真正用在族人的身上。
家族的分支多了,難免就有一支或者其中幾支落魄,采用祭田輪值管理制度,就會出現管理私吞的情況,這樣就有悖初衷。
兩種祭田管理制度各有優點,但綿延多代之后,基本上都會改為輪值管理制度。
老太太特意申明三房的祭田由房長專管,這一點要寫在分家文書上,避免將來出現糾紛。
有關祭田的糾紛太多了,尤其是進入民國之后,法律條文有了很大的改變,這種屬于整個宗族公同共有的祭田,總會出現各種糾紛,解決起來往往很難。
在岳文軒思考的時候,老太太已經把目光投到了老三和老四的身上。
“我先說一說分給老三和老四的財產。
兩千大洋的現銀由你們兄弟五個平分,你們兩人各得四百大洋。
城里的四套小院子,也分給你們兩人各自一套。
咱家在城南有兩百畝旱田,你們兩人各自分得其中的一百畝。
這樣分配的話,你們兩個也算是有田有房有現銀,不至于讓你們分家之后一無所有。
對于這個分配方案,你們兩個有意見嗎?”
老太太把話說的很漂亮,實際上這是一種極不公平的分配方案。
分給二人的兩百畝旱田,全部都是下田,按照現在的土地價格,每畝地大約也就在十五大洋左右。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兩個人是庶子呢。
雖說現在已經進入民國,但法律法規的改變剛剛開始,庶子還無法和嫡子一樣享受同樣的繼承權。
哪怕是世家大族,往往在分家的時候,分給庶子的財產也只是一點邊邊角角。像老太太這樣,能把臉面做足了,已經算是善待了,至少聽上去還不錯。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