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華夏網球運動管理中心宣布,同意陳然在燕京奧運會期間臨時客串教練一職。
至于四年之后的廣州亞運會,由于為時尚早的關系,屆時再開會討論。
又因為陳然本人也有比賽的關系,他只負責女單比賽的指導。
其他一概如女雙、男單、男雙的比賽一概由其他教練負責。
其實陳然真正放棄的是男單比賽。
畢竟,他雙打水平之菜已經世人皆知了,大家也不會對此抱有什么希望。
自己打雙打時,都能和隊友撞在一起,又能有什么水平去執教別人呢?
至于華夏女網這一次參加燕京奧運會派出的兩個單打選手,毫無懸念,基本是鄭婕和李娜兩個人。
雖然和桌上網球項目比不了,但這兩人出戰,也算爭奪獎牌的雙保險了吧?
獎牌的話……不僅金牌算獎牌,銀牌和銅牌也算獎牌。
“等等……”
陳然似乎想起了什么。
記得原來的燕京奧運會上,李娜在闖入四強之后,本來大有機會拿到一枚銅牌的。
結果她竟然天真以為不會有三四名決賽了,只要進入了半決賽,最差也是銅牌了。
因為其他任何重要的網球比賽,從來都沒有銅牌爭奪戰。
所以當她最后得知還有一場銅牌爭奪戰時,整個人都是懵逼的,從而輸掉了三四名決賽。
其實奧運會上,關于網球比賽的銅牌爭奪戰,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有時候會設置,而有時候又會取消,完全是看組委會心情的。
但偏偏,燕京奧運會的網球比賽,設有三四名決賽。
其實站在陳然的角度,三四名決賽是最為無聊的。
兩個已經被淘汰的選手,還要經歷一場艱苦卓絕的決戰,為的只是決出誰是第三名,這一點意義都沒有。
“何況銅牌的話,鄭婕在雅典時已經拿到了,這一次必須要有所進步才行。”
陳然想了想,認為主要的希望還是得放在李娜身上。
在wta群星薈萃的時代,競爭何其激烈。
每一個球員都非常努力,幾乎都將自己天賦上的極限潛力給挖掘了出來。
最終,決定成就高低的只有兩個因素:你的運氣和本身實力的上限。
論上限,李娜顯然是高于鄭婕的。
何況,前者目前還處于上升期,而后者其實已經開始下滑了。
雖然李娜還比鄭婕大了一歲。
但費德勒也比羅迪克大了一歲,結果前者退役時間比后者晚了將近十年。
這跟年齡大小的關系不是很大。
“所以想要在奧運會上有所突破,希望還是得放在娜姐身上才對啊。”陳然心里如此嘀咕著。
……
當華夏網球運動管理中心公布了這個消息之后,許多媒體和球迷們也紛紛跟進。
特例啊!
這絕對是史無前例地為陳然開特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