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自己可是擁有者古華夏的殘留記憶!
心思稍稍分岔,蘇潮很快就是歸心到周子銘說的《蘆雁圖》上,這首詩詞并不難理解,意象簡單,詩情濃烈,文辭結構更是簡潔易懂。
“西風吹折荻花枝……”
季節應該是似眼前的秋冬時令,強勁的西北風將深秋所開的荻花枝丫吹斷,與眼前的沙湖山初冬景致十分相似,倒是讓蘇潮不難理解。
“好鳥飛來羽翮垂。”
一只鳥雀迎著秋風飛回了自己的窩巢,收起來了自己的羽翼。
“沙闊水寒魚不見,滿身風露立多時。”
河洲邊一副初冬蕭條的景象,卻是有著一道人影矗立著,沒有因為初冬的風露寒冷而離去。
如此領悟之后,蘇潮又是默然誦讀了一遍,如其所料,這一次出現的文壁異象已經不再是星星點點的火星子,而是一竄花火。
就是在花火的一閃而過后,那文壁也是出現了清晰可見的印記,正是那《蘆雁圖》的全文。
一邊的周子銘也是察覺到了什么,側過目光落到蘇潮身上的時候,方才是發現蘇潮已經是能夠吸納人文之氣。
有些詫異于蘇潮的領悟速度,但終歸是接納了這個事實,周子銘又是說道:“這首詩詞是老師青丘子十八歲拜師所做,關于這里還有一則為世人以訛傳訛的趣聞。”
周子銘似乎是生性灑脫,毫無顧忌之事,連自己的老師過往趣事都敢隨意提及。
“當年老師拜師的時候,是揚州大儒周師公,彼時老師一介文生,加之欲拜師大儒的文生不知凡己,連已經取得功名的文人都有。”
“周師公便是畫了一副《蘆雁圖》考校諸人的文道天賦,最終老師就是以這一首《蘆雁圖》詩詞脫穎而出,成了周師公的關門弟子。”
說到這里,周子銘也是難得嘴角一笑:“周師公極為看重老師,不僅是傾囊相授畢生所學,更是將掌上明珠嫁給了老師。”
“這就是讓好事者揣度《蘆雁圖》詩文中有求偶一類嫌疑的詞字,所以就有些……”
聽到周子銘說完這句話,即便是心在文壁上的蘇潮也是心中一樂,差點就是笑了出來。
不過笑歸笑,原先對這首《蘆雁圖》覺得十分晦澀難明的一些地方經歷過周子銘這一番話之后,也是豁然開朗。
比如說《蘆雁圖》的最后半句,為何詩主人要在寒風中矗立多時?
原來是拜師時候的誠心真摯。
就是在蘇潮這般將《蘆雁圖》吃透之后,那文壁上的全文印記又是加深了些許,能夠遠遠的看清楚了。
又是半柱香的時間,蘇潮恍惚間才是發現那盞文火壯大了一些,顏色也是更深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