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行筆完畢,蘇潮又是擱下了手中的紫毫筆,又是掃了一眼紙張,當即是默念道:“靜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是蘇潮的前世記憶之中無比熟悉的一首的五言古詩,文辭之間也甚是淺顯易懂。
蘇潮再次閉上了眼睛,再度內視起來文壁之上。
果然,泥丸宮之內異變陡生,就像是刮起來了一場勁風,讓那照亮文壁的中央處蔚藍色的文火在搖曳著,連蘇潮都是覺得盯著那文壁都是無比的費勁。
文火搖曳之間,那文壁之上,果然是出現了蘇潮方才寫在紙上的那首《靜夜思》,與蘇潮方才書寫在宣紙上的速度一般無二,約莫十息左右的時間,一首完整的《靜夜思》二十余字的五言古詩就是刻畫在了文壁之上。
“原來是這樣!”
蘇潮心中竊喜之際,那泥丸宮中的勁風卻是并未停止,細看文壁之上那首新出現的《靜夜思》與先前的《觀軍裝十詠·箭》有著很大的不同!
《靜夜思》的字跡居然是達到了入壁三分!
文壁之上,《靜夜思》詩成之際,蘇潮就是明顯的覺察到了,泥丸宮吞吐的文道才氣速度快了不少。
若是說先前吸納文道才氣沒有絲毫的明顯感覺的話,那么這一刻,這靜夜思詩成之際,蘇潮就是察覺到了那天地之間的才氣匯聚到了一起,如同一滴水陸續地滴入泥丸宮之中,不斷的壯大著那文火。
剎那間,蘇潮泥丸宮文壁之上的《靜夜思》詩詞光華閃現,有著文曲星光的蕩漾才氣,有著像是月色的太陰光華,還有大量的人文之氣,色彩絢爛。
連蘇潮都是被這動靜吸引住了,久久難以挪移開視線。
……
廬州學宮中殿之中,廬州府牧張衛廬一向是重視文治武功的,自從將陷陣營的兵權交給蘇厲之后,倒是暫且可以可以將主要精力挪移到廬州學宮一事上來。
文道變革乃是人族的千年大計,其中更是關切廬州日后百年的興盛衰落,張衛廬身為廬州府牧,自然是傾心傾力。
眼下張衛廬更是與廬州學宮的山長,紫衣大儒穆宗仁商議著廬州學宮甚至是整個廬州如何在這一場文道變革之中擷取最大的利益。
忽然,穆宗仁的面色一滯,旋即是眉目舒展開,方才是對著張衛廬笑著說道:“看來廬州學宮又有一首玄品的詩詞歌賦出世了……”
聞言,張衛廬閉眼片刻,方才是睜開了眼睛了:“這算是一首不錯的玄品詩詞歌賦,看來底下的這些小子為了那還是子虛烏有的驚蟄文會彩頭還真是一個個鉚足了氣力啊!”
“哈哈哈……”穆宗仁朗笑了幾聲之后又是道:“休要說正值廬州風云際會之時了,單單是憑著學宮士子的這份熱情,看來這一次驚蟄文會拿出來的彩頭斷然是不可能輕了。”
“本該如此。”
張衛廬點了點頭,應和穆宗仁道,身為廬州府牧,自然是不可能吝嗇幾件文會彩頭的,張衛廬憂心的是更深層次的一道憂慮。
廬州本土一系的士族子弟這一代未免是太不爭氣了一些,以至于讓張衛廬都是認為無論是拿出來這次驚蟄文會的多少彩頭,恐怕都是為他人做了嫁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