郕王朱祁鈺臨危受命,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對宗室的態度基本上和養豬差不了多少,永樂帝上位也相距不遠,后人戒之。朱祁鈺作為藩王,接受的政治教育實在有限,但并不意味他無知。
堡宗被俘后朝局危急,明實錄記載了這一段時間郕王的舉措:招募民兵,運糧平叛,寬恕逃兵死罪,一再堅定守國而戰的政策,提拔一系列臣子,拜于謙為兵部尚書,下令守將們別給缺了大德的朱祁鎮開門或送錢。從穩定民心、軍心、朝臣之心到選賢任能和備戰,可以說是竭盡所能。
而信重于謙這一步,也是最重的一步。
危局初顯時人人驚惶,軟骨頭們想遷都南京,兵部左侍郎于謙以“南遷者斬”力主抗戰,朱祁鈺認可,將防守重任交給他,于謙升職,上奏調兵、備糧、加緊生產武器,整軍備戰,以一個多月的時間,調動二十二萬大軍拱衛京城。
十月,也先兵分三路往京師。于謙率領眾將分守北京各城門,親自披甲督戰,誓與京師共存亡。
明史列傳卷五十八記載“謙自與石亨率副總兵范廣、武興陳德勝門外,當也先。下令,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后隊斬前隊。于是將士知必死,皆用命。”
以強令塑勇絕之軍,不計后路,破釜沉舟,血戰五日,終使瓦剌退軍。
至此,國難初解。
朱高熾長出一口氣,朱棣擦著弓斜他一眼:“你以為就完了”
看起來似乎都在向好的局面轉變,有力挽天傾的君臣,但暗涌蘊藏其間天幕并未說朱祁鎮已死,宮中也還有朱見深活著。
太上皇仍在,敵人想亂大明政局,必遣他回來,朱祁鎮占著正統,心有不甘,想必對登基的親弟和推舉弟弟的朝臣不滿,加之先前守將們不曾為他打開城門
朱棣自己就為禮法頭疼,信手扯動弓弦:“山雨欲來。”
祁鈺若是心狠一點,就該用一根好弓弦,給這位太上皇一個體面。
天子之身,死國而已。有什么問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