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罷也罷,依天幕所言,你我二人在后世竟為人所知,還入了那課本,失敗也不算白活一遭了”劉禹錫大笑,斟一盞茶對飲,柳宗元收攏紛亂心思,與他碰杯。
明朝皇帝對此反應不大。太監么,家奴罷了,大明巍巍皇權豈是他們能輕易顛覆的天幕所提的文臣與宦官掐架他們自是清楚,甚至有意放任,這些文官沒人看著怎么得了,搞集權沒點手套怎么行。
倒是末年那個所謂九千歲那天啟究竟是哪代子孫,要抬個人與文官斗法也就罷了,至于抬這么狠么,還是那時帝王已式微,連內宦都管不住了
貼身大太監說的話,有時候皇帝還真能聽進去,天子心想這就是個依附于朕的太監,他才多少歲,他能撒謊嗎
趙高身為宦臣,有別于李斯的一點是他可以長久地、合理地待在宮內,在此之上他還疊buff,當過胡亥的刑法老師,還主動擁立二世上位,他說話那可比李斯這個前半生和胡亥沒啥接觸的人強多了。
胡亥登基,趙高對其進讒言,諸位公子公主俱死大家沒忘了李斯女兒兒子皆嫁娶始皇子女吧。
史書上沒記載李斯動作,但不管怎么論,女婿兒媳被打包送走了,他要是沒攔,那很恐怖啊旁人更怕他;要是攔了,和胡亥趙高就有分歧了。
再往后,趙高勸二世深居宮中,朝堂事皆賴趙高處理。陰謀家就跟李斯說我位卑言輕的說話沒啥用,你勸勸皇帝唄,然后故意在胡亥享樂美女伴架時通知李斯覲見。
蠢蛋在最快樂的時候被李斯請見三次,非常憤怒:“吾常多閑日,丞相不來。吾方燕私,丞相輒來請事。丞相豈少我哉且固我哉”
怒火點燃了,趙高順勢倒油,表示丞相有擁立之功,現在是不滿足了,想要您給他裂土封王呢,如今丞相居外,權力可比您還重。
別的可以不管,權勢比皇帝還大就很要命,胡亥怒氣值噌一下上去了,開始查他。
李斯尋思不行啊我也要反擊,上書開始論趙高的惡行,胡亥看了之后表示,趙高就是個宦臣而已,能有如今的地位都是靠他自己努力,我不用他還能用誰啊。
還沒完,二世還悄咪咪告訴趙高丞相要搞他,讓他小心點不過趙高知道的估計比他早多了,順勢又說幾句李斯的壞話,李斯就此失去胡亥信重。
座上眾人的視線幾乎要將李斯扎穿,但凡有那么點政治智慧的人都聽出丞相在那時已失了章法,居然真信趙高之言,又真把胡亥當常人來論。
對當時的二世來說,久居內廷、主動逢迎的趙高自是比被說服才擁戴他的李斯強,而身為宦臣,對帝王的狀態與心理再熟悉不過,只需在天子不耐時讓臣子覲見,或在時機正好時進讒言,便能讓皇帝對下屬厭煩。
如此看來,天幕所言的文與宦之爭倒是很好理解,管你文官說得天花亂墜,內侍只傳遞他需要傳遞的,再辯駁他想要辯駁的。
始皇帝麾下臣子大為震驚,質樸的秦人第一次意識到不起眼的內臣也能對他們的政治生涯造成影響,抬眼瞧見陛下又安心了,咱老板可不是那樣人。
嬴政端詳李斯良久,嘆了口氣。
一直保持儀態,脊背挺直跪著的李斯在聽聞君王嘆息后,終于躬下腰身,不堪重負似的跪伏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