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時因兵禍與天災耗費了大量錢財,范公已盡力,但該變的還是要變,有天幕今日一言,想必朝中阻力會少許多,新法也會更快推行思慮中抬眼看見帝王神情,王安石只能謹拜,豈是天子之過。
得此一言趙頊是心也平了氣也順了,看愛臣又是滿懷欣喜,雖然后世未詳細描述他們的變法,但情感卻極正面。若能從天幕敘述中窺見一點漏洞,將之彌補,想必能改變既定局面,讓大宋強盛起來。
但趙煦他回憶再三仍是茫然,目前并沒有名煦的皇子,這好小子究竟是他哪個兒子
二十四。趙煦垂著一雙眼看堂下的臣子。
還有時間,雖然短暫,但足夠他安排一些事,再為大宋挑選一位合適的君王。天幕說到如今,大宋前面的君主匆匆略過,卻停留在他這一朝,為的不就是他的繼承人么。
是簡王,申王,還是未知的哪個子弟,上位后做了大宋的朱祁鎮
他想到雪鄉二圣就一陣氣短,擱下筆,剛抬手章惇便知意上前,皺眉按住他“官家勿提后事,請少思,珍重自身為上。”
“章卿之前也聽天幕提過徽欽二帝。”趙煦穩了穩氣息。
章惇斂目,他心中有個猜想,但實在荒謬。應該不至于是那位吧,皇位豈是如此易得之物,朝中同僚又豈是如此草率之人。
在經歷了幾代或仁弱或猶疑的帝王后,大宋迎來了鐵血的一代。趙煦啟用新黨,將棄地求和的主張甩得遠遠兒的,重整武事,以強硬態度對外。
洪德城一戰大勝,平夏城之役重創三十萬夏軍,其“不復能軍,屢請命乞和”,大宋控制橫山地區。宋史有記,哲宗聞夏人來寇,泰然笑曰:“五十萬眾深入吾境,不過十日,勝不過一二砦須去。”
如此氣度與對戰局的把控,不知祖宗看了能不能含笑九泉。
親祖宗趙光義有沒有含笑九泉不知道,但趙匡胤自天幕開始便不暢的氣血終于通了,再想到這孩子是個早亡的命,恨不能把后面雪鄉二人的壽命盡數舍給他。
趙佶雖耽于享樂,到底不是無知無覺的木頭,后人說到如今,他若還不知批判的那個對象是自己便枉費了這些年讀的書。慌了一陣又想想,橫豎有天幕在,兄長也夠不著他,盡力避開會犯的錯誤便是了。
剛剛那話怎么說來著,我就爛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