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黼以錢財買空城報捷,被宋徽宗稱贊有加,升為太傅,封楚國公,在女真面前炫耀財富,使其生出侵略之心;梁師成與其勾結,號為隱相,一者共同推進聯金攻遼的燕京之役。
童貫和蔡京一條路子,以宦官身握兵權多年,百萬貫贖空城,宋史稱其“窮奸稔禍,流毒四海”;李彥圈地三萬余頃,朱勔尋花石綱搜刮東南,終誘發以“誅朱勔”為名的方臘起義。
宋史云:“今日之事,蔡京壞亂于前,梁師成陰謀于后,李彥結怨于西北,朱勔結怨于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于遼、金,創開邊釁。”
但天下唯此六賊么當然不是,當然不止。
朝中奸佞趴在人民身上撕咬血肉,但讓碩鼠們在朝堂任性妄為不去管束的是天子,愛花木奇石的是天子,被方臘征討的朱家背后站著的是個姓趙的,而海上之盟的達成,最終也要這位姓趙的來拍板。
在昏君與奸臣的共同努力下,原本再怎么樣也還能喘氣的大宋,徹底栽到溝里了。
趙桓恨不能直接鼓掌,這一切當然要怪他那個不成器的父親有事太子無事趙楷,偏愛弟弟搞得他這個長子地位尷尬,如今大宋禍事將近,君父又想起他來,急著退位,一人拉扯至今,父子情簡直薄得像張紙。
若這個不堪為君的父親早點自知退位,他肯定能將這個江山料理妥帖,才不會有這等奸臣和后續禍事,海上之盟也不會發生太子已完全忘記了還有個和徽宗并列的欽宗,兀自陷入狂想。
宮墻深深,向太后在殿中垂頭念經,天幕的聲音卻依舊清晰。她放下手中佛經,原本歷史上是她一力推崇端王上位,她自然熟知趙佶脾性。文人,輕狂,任意妄為,只顧眼下。
趙佶并非蠢物,一個擅書畫對享樂之事一通百通的人不會蠢到哪里去。更何況他當上了帝王,視野更廣,權力更多,對臣子的小動作豈會不知。
他只是不在乎,向氏想。他不在乎那些百姓會因他的愛好失去些什么,不在乎臣子圈地,不在乎手下的奉迎是真心還是假意,不在乎獻上的東西是否沾染血跡,他要的只是自己快活。
太后在此世流下遲來的淚,曾布在兄長面前跪著,躬身悲泣。
天下豈止六賊皇座唯此一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