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兄和宗室其他人都被帶走了,趙構成了皇室僅剩的獨苗。在整個繼承人專題中,好像只有大宋這里是越傳越奇葩的,其他朝代還能說是政治斗爭,趙構這個繼承人位置來得就很直白:等我爹我哥和其他人全沒了,皇位當然就是我的。
他帶著他的軍隊在應天府重建宋廷,任用李綱,看上去夙夜憂勤要和金人決一死戰,實際上和前面兩個一樣,收拾東西就打算跑路。
天幕上的場景不斷變換,李綱被彈劾獨斷專行,主和派雖說在趙構剛登基時被罰過,但也是安撫民心做樣子,并未真正離開朝堂。
李綱在這樣的排擠與打壓下請辭,憤慨的太學生抗議,被趙構殺害,無人阻攔后天子也學著父親要巡幸江寧,持續給金人遞交請和書。
宗澤扣押金使,被朝廷勒令釋放;親渡黃河商定攻防事宜,趙構卻在給完顏家去信,愿意效仿靖康事,與金以黃河為界共存;高宗欲逃,宗澤力戰,使金兵不敢犯開封;斯人聲震敵國,金人曰宗爺爺,朝中卻諷笑其上疏。
將軍救下犯法的秉義郎岳飛,允他戴罪立功,某些東西傳承下去,但朝堂昏昏,再明亮的火星都被撲滅。
宗澤前后大約上了二十幾道折子請趙構回來,沒人聽,非常憂憤,積郁成疾。在毒瘡病重后,長吟杜甫為蜀相諸葛武侯寫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宋史寫其死亡,翌日,風雨晝晦。澤無一語及家事,但連呼“過河”者三而薨。
過河,過河,過河。不在意之人權當笑話聽,把赤心當玩意兒一樣扔了,但總有人聽進去,再渡那一條看似有邊界,實則無窮盡的河。
氣氛凝滯一瞬,很快消弭。“蜀相”與“諸葛”拼湊起來,指向實在明顯,蜀國君臣正為后世嘆息,聽至此處窺見孔明未來,但劉備與諸葛亮誰都不在意,有些事從來都是知道無果也要去做。
千古興亡不過彈指一瞬,諸葛亮放下書,世間又有多少人做的不是“過河”的悠悠長夢。縱然艱難縱然困苦,有什么刀山是不可闖過的世說萬死不辭,這也不過是第一遭。
手中枯筆應聲而斷,杜甫看著紙上墨跡淋漓的三個“渡河”愣怔。
縱有黑暗,縱有避禍的天子與蒙蔽圣聽的臣子,尚有無數熱血澆筑成的丹心。黃河水滔滔,卷去蜀相的不甘,又有新的血淚隨時空浩蕩奔來。
兩朝開濟老臣心他看著空中畫面里將死的老臣,王朝風雨不歇,他的病榻前有新的將軍,岳姓小將有和老將一樣明亮的眼睛。
但相傳的不止薪火,世間同樣能流傳的另一種情感是痛惜。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