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的看劉據身邊圍繞的守文集團與他父親事功臣子們的分歧,近的看元朝太子與父親鬧出來的集團對立,只要太子屬臣自有體系,很多時候就容易造成東宮和朝堂兩個整體的摩擦。
吸取前人教訓后,朱元璋對此的操作是以朝堂重臣兼任東宮臣子。“共用一套班底”這個說法吧,倒沒有那么惑人,蓋因開國皇帝們和選定為儲君的太子一般來說是嫡長子,很多時候他們使用的班底都有大塊重疊。
所以劉盈那樣大伙還力保他呢,沛縣集團難道真看出這小子有什么過人之處嗎。共用班底這玩意,另一個角度看,那是太子沒有獨立班底,自己沒真正登基,身邊圍繞的臣子還都是老爸的,換一對父子就相當可怕了。
但朱元璋這里目的還是很明確的,讓眾文武與朱標親近,構建朱標的地位與權力。他對朱標的培養也很充足,讓官員們為他傳授軍事與政治經驗,自己教導為君之道,希望這個兒子可以“承主器之重。”
正和李泰一起在練武場流汗的李承乾看著天幕中朱標的臣子上朝見君王,下朝教太子,劇烈運動后卻驚出一身冷汗:這豈非變相監管朱標能用之人俱是君主的臣子,沒有一個完全屬于自己,如何能忍
李泰看著大哥惶然的臉,猜也知道他在想什么,倍感無言,果然天幕說的“換一對父子很可怕”說的就是你吧
他拍了拍李承乾安慰他:“沒事的大哥,你很快就不是太子了,不用想這些有的沒的。”
劉啟看到此處倒是感慨萬千,若本朝也實行這一套,那廢太子要走的流程就多多了。
栗姬緊閉的宮室中飄出一聲啼哭:“恨我兒遇此君父”
朱標十八歲時,朱元璋開始令其參政,命“今后常事啟太子”,先把普通事兒拿去練練手;四年后歷練夠了,大小政事就可以先交給皇太子處置然后再奏聞了。
半年后又不太放心,太子獨自面對要人搭把手幫幫他呀,和李善長等人說之前讓太子處理朝政練習,怕他處理得不夠妥當,“卿等二三大臣更為參決可否,然后奏聞”。
朱標和弟弟們關系處得也不錯,兄弟們犯錯多次求情,當然在我們角度看有些弟弟還是讓他們死了算了但古人還是給了“其仁慈天性然也”的評價,求情好啊,兄弟之愛啊這是。
監國治政,勸諫君父,分理庶政,巡撫陜西。朱元璋整體安排倒是好,但安排好也沒啥用,太子一死,全盤都要亂。
洪武二十四年,朱標為君父巡視地方,視察陜西歸來,病重而死,謚“懿文太子”。
老父親白發人送黑發人,還要盤算江山予誰,思考了很久,立了皇太孫,但這太孫一立就立出問題了。
朱元璋霍然站起:“太子巡視到何處了詔告各地,把太子給朕好端端地送回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