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朱厚熜在丹爐旁老神在在,并未想起自己大禮議時在太廟折騰的那一遭。
他可是凌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元真君,大明能得天幕指教,自然是他的仙緣到了。唯有虔心感應,方能得道。
天幕每次出現,他都讓宮中道人將煉丹的雄黃水銀向正東方向擺放,沐浴天恩,將它們制成丹藥服下,必能與天同壽,問三花聚頂,攀五氣朝元。
楊慎在滇南嘆息,暗自祈禱太宗聽聞后事能心平氣順,成祖也算贊先人再造之功了臣等無能啊
講明初很難避開明初四大案,總說洪武大逃殺,馬皇后和朱標死了就沒人攔著了,但老朱的大屠殺開始得很早,每一次目的都很明確。
胡惟庸案,加強皇權的,從洪武十一年便有前奏,削弱中書省作用,至洪武十三年宰相胡惟庸事件爆發,結局是罷左右丞相,廢中書省,延續千年的相權與皇權角力就此終結。
空印案,發生時間有爭論,各地錢糧官員為了方便報賬,會在帶去戶部的文書上提前蓋章。朱元璋尋思,嚯,你們這是扎堆做假賬,互相勾結欺君罔上,方便你們貪污是吧,挑釁君主威嚴是吧,都給朕抓起來砍了
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為肅貪,戶部侍郎郭桓等人上下勾結侵吞銀錢秋糧,貪污米糧共計兩千四百余萬石,朱元璋暴怒,嚴查貪官污吏,處死官員無數,也更堅定其鐵血吏治的政策。
如果說前面的三大案要么屬于經濟案,要么屬于政治上的結構重組,最后的藍玉案則是為孫子掃除障礙,讓朱允炆登基更順利。
自古開國功臣都是很難當的,大多數人在建國成功后權力就不如往日了,被擁戴的君主至高無上,看曾經的老朋友們就很微妙。
政治智慧高一點的,要么學張良遠遁朝堂,要么謹小慎微;政治智慧沒那么高的拿大,你能當皇帝全靠咱兄弟,兄弟享享福怎么了。
還有一種屬于老皇帝快死了他還沒死,下一任又不熟,這種狀況就只能尷尬一笑,兄弟,對不住了啊。
朱允炆的政治經驗不足,威壓也不夠,大約朱元璋教了一陣,發覺自己死期將近,而皇太孫并沒有表現得天賦異稟讓人放心將皇位交給他,為了不讓皇權旁落,只能送大家去見鬼了。
于是藍玉案發,藍玉坐謀反罪,族誅,牽連官員上萬。朝堂人頭滾滾,被爺爺寄予厚望的朱允炆踏入鮮血場,就此登基。
朱元璋點了點頭,常遇春死得早,太子妃常氏背后站著的便是舅舅藍玉。他向來不允許后宮干政,防的就是女人和外戚。
縱然呂氏未扶正,立嫡次孫為皇太孫,藍玉這樣桀驁不馴的硬茬子也留不得,史書上幼弱的主君與強勢的舅舅還少么
他這個太孫既沒有漢文帝那樣逼殺舅舅的魄力,也壓不住開國那些老臣,為了不重蹈覆轍,只能他親手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