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長安對此自然是沒有什么意見的,兩個人休息了一會兒之后,就讓幾個孩子就在村邊附近撿到柴火不要去危險的地方后,就各自跟著其他人出去繼續干活了。
干了那么七八天活以后,盡管有原主的身體干農活的基礎在那里,加上小空間泉水的幫助,但陶長安多少還是感到有點累。
不得不說干農活確實是一件比較辛苦的活,加上效益不高,也難怪無論到哪個年代,農民們的生活水平相對來說都是比較難的。
劉家自己總共才擁有十來畝田地,忙活了這么多天,也干得差不多了。
田里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再用幾天時間把已經收獲完的地里翻過種上產量相對高點的番薯,也就差不多了。
等把整個農忙結束的時候,已經是半個月以后的事情了,這一段時間陶長安只有前面那十天干農活出體力的時候感覺有點累,但后面可能是干習慣了還是因為一直服用小空間泉水的緣故,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的錯覺,他感到自己的力氣好像比原主記憶當中的還要大,做起翻地的辛苦活的時候,身體也沒有那種吃不消的感覺了。
反而有一種越做越得心應手,干活不怎么費多少力氣的感覺。
難道這就是自己每天喝點泉水的長期功效盡管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但對自己小空間里面的泉水,陶長安那是越發重視了。
見到小空間泉水的效果這么好,他都想多給點原主的老婆孩子他們一起喝了,可惜那泉水冒出來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一天也就一小滴的量。
這段時間為了養好自己的身體,那點泉水都被陶長安自己用光了感到都有點不夠。
不過等調養好點自己的身體以后,攢了多點的泉水,陶長安也是打算給李氏和三個孩子他們用點,好歹也能夠讓他們身體好點。
在這個缺醫少藥的古代,人不生病還好,萬一病了可能真的要靠運氣活命了。
既然自己如今已經替代原主活了過來,那么為了能夠心安,不管怎么說也應該替原主照顧一下他的妻子兒女了。
至于因為舍不得花錢,硬是讓原主沒有活過來的劉父劉母,加上他們的偏心對待,陶長安對他們的印象感觀可不大好。
不過看在他們好歹把原主養大的份上,他還是會按照村里的標準履行贍養劉父劉母他們的義務,至更多的那就別想了。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陶長安可不認為自己是什么好人,只是一個普普通通會有私心的普通人罷了。
你對我都不好了,還想要我對你好,自己又不傻,又怎么會愿意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反正都是替原主盡點責任,這其中出力多少,還不是看陶長安自己的嘛
要是做人做事不太過分,一般過得去的話,陶長安也不推卸自己應該盡的那部分責任,但要是做人不行,不和自己眼緣的話,能夠跟著這個時代的一般人一樣盡到責任,就已經算是陶長安十分克制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