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除一日三餐所花費那點錢,身上總共能夠剩下的也就一百多個銅錢,這還是在陶長安省吃儉用的情況下才存到的。
暫時沒有什么活干,手上又存了點銅板,加上身邊沒有其他管著,陶長安自己一個熟悉了一下鎮子上的布局以后,就開始考慮以后需要做什么了
到了想要掙錢的時候,他才非常可惜自己上輩子就只是一個什么都干點,在家里種種田出去廠里打一下雜工,都沒有學到什么技術性的東西。
現代生活非常便利,就這么湊活一下,多少也能夠掙到點錢,盡管不多,但怎么也夠家里的開銷了。
七八十年代養小孩的時候,也沒聽說一定要送小孩去讀大學,讓孩子們讀個小學認識個字就差不多了。
那個時候周圍的人差不多是這樣,陶長安作為一個普通人也是隨波逐流的跟隨大眾走,日子過得也還行,怎么也餓不著。
等二十年代,國家經濟發展起來以后,陶長安家里的孩子們也長大能夠出去干活掙錢了,那個時候陶長安也是一個四五十歲的人了,為了給家里改善一下經濟條件也跟著打工潮到外面的廠里做雜工。
每個月工資也有幾千,盡管這點錢不算多,但也夠自己老兩口花用,攢下點還能夠支援補貼一下兒女。
那個時候人都老了,生活也過得去,所以陶長安也沒有想著自己還需要學點什么技能。
整個人生都過了大半輩子了,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誰也沒有預料到自己死了之后還會有這樣的奇遇
沒有辦法,上輩子沒有掌握什么能夠掙到錢的技能,這輩子想要掙錢,看來也只能夠老老實實的慢慢來了。
但以自己目前的條件來看,想要掙錢的話好像也沒有好的辦法,陶長安能夠想到可以利用的條件也只有那個十平方米左右的小空間可以給自己用了。
看著街道上人來人往的行人和沿街小攤販們高低起伏的叫賣聲,等一行商隊從自己前面的街道緩緩走過的時候,陶長安突然靈光一現自己沒有什么手藝可以掙錢,完全可以先當一個小貨郎兼走商的先積累前期資本啊
那些走村竄巷的小貨郎們之所以比較累,那是因為需要自己費力的挑著貨品到處走,既耗費時間也花力氣,性價比不高。
但換成有小空間的自己,在走村竄巷的時候,完全可以在貨擔上擺上一些樣品給人看,其他的就放在自己的小空間里面。
萬一遇到客人想要多挑一點其他樣品的話,完全可以借著貨擔下面密封的竹筐假裝從里面把其他商品拿出來實際上那些商品都是從小空間當中拿出來的。
小空間可以放十多平方米的東西,不用費力氣挑,這在力氣上已經節省不少精力了,可以讓自己這個貨郎當得輕松不少。
這么想著,陶長安覺得這樣的掙錢方法完全可以行,利用閑暇的時間做貨郎這樣既不惹眼多少也能夠掙到點錢。
同時有著小空間可以保質儲存的便利,自己完全可以在當貨郎的同時,順便收購一點周邊村里的特產進行倒賣。
比如說在東邊這個村子收購了一點棉花,完全可以把棉花販賣到西邊的村里或者鎮子上,這樣一收一賣能夠掙到的錢肯定比當純的貨郎多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