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首都是高考必背古詩文。
“背來聽聽。”袁充考教道。
沈舒努力結合原主的記憶和發音,將兩首詩從腦海深處扒拉出來。
幸好這兩首詩經流傳范圍廣,很多女子都會唱,算是流行歌曲,吳媼哼唱的曲子中就有這兩首。
她很清楚袁充從進來后就一直在試探和考教自己,她也一直在迎合,她不能表現地太差。
袁充捋了捋胡須,似乎早在預料之中“沈家到底是庶族,三家詩中多有失傳,沈家不得書,學毛詩也是正常。”
所以這兩首是毛詩
“可識字”袁充再問,時下對幼兒啟蒙多是先誦讀再識字,詩只背了兩首毛詩,他已經對孫女的學業不抱太大期望。
沈舒認真地想了想“不超過十個字吧。”其中還包括“安樂鄉君印”和“沈”、“袁”二字。
前世上了十幾年的學,到頭來認的字寥寥無幾。
總結來說,她和原主加在一起在這個時代就是個文盲
想到這,沈舒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袁充倒是沒責怪孫女,他孫女資質這么好,一看就是沒教好,氣得一向在朝中都被贊“雅儀稱量”的袁充破口大罵“沈靖匹夫,阿貞寶樹之姿,卻被他誤成了朽木”
他不求孫女像鐘士季4那樣四歲習孝經,七歲誦論語,八歲能作詩,但也不能不通文墨吧
沈舒看著罵女婿的袁充,默默給這一世素未謀面的親爹道個歉,但又覺得他活該。
主要是沈靖的觀念是女兒只要負責開心就好,識字學習都太累了,以后陪嫁幾個認字會算的婢女就好,所以壓根就沒想起來給原主啟蒙。
原主還是在吳媼的教導下認識幾個字,才不至于做文盲。
沈靖本身出自寒門,還是武夫,自己文化水平就不高,寫公文都要下面的文吏代表,更不要指望他能有正確的育兒觀念了。
“那阿翁教我好嗎我想讀書。”沈舒殷勤的敬茶放到袁充面前。
袁充很享受孫女的孝順,接過茶抿了一口道“讀書很苦,我教導學生嚴厲,你確定要跟我學”
“嚴師出高徒阿翁教訓我,肯定都是為我好。”沈舒將后世討好領導的話全都奉上,甜甜一笑。
學習哪有不苦的考大學,考研,甚至是后來考ca,她哪次不熬得筋疲力盡
苦,她從來不怕。
孫女這么說,袁充心里熨帖極了“那阿翁日后就親自教你。”
沈舒也高興了,奉承道“阿翁最疼阿貞了。”
她知道,想在這個世界活下去,只有先學習。
只有通過學習,才能了解這個世界,才能在這個世界活得更久。
就當沈舒以為這事就這么結束地時候,袁充卻突然開口問道“你既然只讀了毛詩,為何會知太史公書中越王嘗膽復國之故事”
沈舒所以文盲懂太多也不對
她回想起自己穿越過來后的種種表現,充斥著各種矛盾,驚出一身冷汗。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后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