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呢”
袁充廣袖大衫從外面走了進來,打破了屋內的沉寂。
見到案上的銅錢,不由詫異地問道“怎么想起來看五銖錢了”
沈舒起身將袁充扶到自己的位置上,然后跪坐在袁充手邊,問道“今日我去見了林邑國的商販,他說不想用新錢交易,想用舊錢或是以物易物。”
“林邑”袁充一聽就笑了,“他沒讓你用金銀交易就是顧及你身份了。”
“金銀交易”沈舒不懂,時下難道并不常用金銀交易
袁充點點頭“在南雍除了建康、揚州、雍州、梁州等十幾個州是用錢外,其余諸地也是以物易物,交、越二州更是只認金銀。”交州和越州離林邑國相鄰。
“為何是因為沒有錢嗎”這里的錢是指錢幣。
袁充嘆道“確實如此,錢多囤積在士族手中,但也和那些地方多是不毛之地有關,他們也用不到錢。”
沈舒知道南雍最南部的一些地方還是部族制,有些類似上古時期的自然經濟。
不說說完后袁充又道“其實屯錢的也都是一群蠢貨,漢末董卓鑄小錢,致使漢末生絹糧草的價格數倍,甚至數十倍地高漲,那些屯錢的士族豪商最后發現自己屯的只是一堆廢銅,什么東西都買不到。”
這話沈舒很贊同,這是典型的通貨膨脹。
錢,喪失了貨幣屬性,就不是錢了。
“可見鑄錢有用也無用。與其想方設法地鑄錢,還不如多屯一些生絹糧草,以物易物也沒什么不好。”袁充本人是鼓勵以物易物的,他認為錢就是銅,除了冶煉制農具和兵甲外并無其他用處。
沈舒雖然是會計,但也是學過經濟學的,她知道在通貨膨脹的時候,政府如果無法及時發行有效的貨幣,鼓勵以物易物是最好的方式,袁充的思想并沒有問題。
果然就聽到袁充繼續道“后來曹魏便鼓勵民間以物易物。”
沈舒點點頭,這個做法沒錯。
“所以與其屯錢,還不如屯糧屯鹽。”袁充道。
袁充的想法在整個時代都是領先的,畢竟糧和鹽是人類生活必需品。
只是不管是袁充還是曹魏都沒有見過現代的貨幣戰,所以對貨幣保持一種輕蔑的態度。
可沈舒不覺得。
“阿翁,我可以私鑄錢幣嗎”沈舒問出了自己的最想問的問題,她對現今的大雍律例并不清楚,主要是律例繁瑣,對貴族階級和庶民又差別太大。
袁充皺眉“因私鑄的天和五銖重量參差不齊,民間皆不以天和五銖交易,所以陛下在去年便不再允許鑄造天和五銖了,官造和私鑄都叫停了。”
沈舒,就很突然
這就好比到手的鴨子飛了的感覺。
不過沈舒很快就調整了心態,又問“我如果鑄的不是天和五銖呢”
“舊錢更不可能,大批的舊錢流入民間,定會引人懷疑。”袁充擺擺手,舊錢也和新錢在成色、磨損等方面不一樣啊。
“不是舊錢,我鑄一種新錢,應該說是一種新幣,初步只在彭縣用。”沈舒道,“和我買賣或是在彭縣交易,都要將其他錢幣兌換成我的新幣后再交易。”
“土錢嗎”袁充皺眉道,“雖沒什么太大的問題,但你廢這個心思做什么”
他語重心長地道“且不說土錢最易仿制,就說別人為何都要去你彭縣買賣其他地方不能買賣交易嗎”他覺得孫女有些異想天開。
如果做生意都這么簡單,那商賈早還不坐地收錢,天天用命帶著商隊四處跑做什么
其實袁充提出來的是最核心的兩個問題,一個是防范,一個是貨幣的競爭力。
前者需要精良的工藝制作,后者需要的因素很多,比如貨幣發行國總體的經濟實力等,但最快速讓一個貨幣站穩腳跟的方式,還是選擇好錨定物,比如黃金,再比如后世最成功的石油經濟。
對于自己新幣的錨定物的什么,沈舒還沒有想好,但也無非是鹽、鐵、茶、糧、布,其中前三者最佳。
“如果我有他們非買不可的貨物呢如果彭縣的東西都比其他地方便宜呢”沈舒回答袁充的問題。
見袁充還要接著提出反駁,沈舒卻道“阿翁,我不會現在就鑄錢。您給我五年時間,此事我們五年后再議。”